近期,市民李女士有一款3個月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當其去銀行再度咨詢準備續買時,她卻驚訝地發現此前年化收益率為5.3%的產品,現在收益率已經降至4.9%。“如果購買同一款產品,此前20萬元3個月的收益有2650元,而如今再購買這款產品,收益只有2450元,下降了200元。”記者走訪了南京幾家銀行,發現幾款風險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普遍降低了年化收益率。
中外資行微調年化收益率
5.3%、5.2%、4.9%,從去年12月開始,某外資銀行5萬元起售的3個月期保本保收益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便幾乎以一月一級跳的方式在下調;與之同時,該行5萬元起售的6個月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自5.4%下調至5.1%。
與此同時,包括四大行和商業銀行在內的多家中資銀行的穩健型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正在下調。
例如某銀行的管理係列產品,主要投資于債券、票據和信托計劃,風險級別較低,5萬元起售的普通款產品自今年1月以來,年化收益率便由5.5%開始逐級下滑,目前該款產品年化收益率為5.3%,下滑了0.2個百分點;而3個月期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也由5.4%下滑至目前的5.1%,下調了0.3個百分點。
以某國有銀行的係列產品為例,年化收益率也在呈下降趨勢,一款90天期產品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時發售,年化收益率還在5.1%,然而近期該款產品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4.7%,下調了0.4個百分點。
收益率隨市場拆借利率回歸
央行的利率並未下降,為何銀行的理財產品大幅下調了收益率呢?交行、興業、渣打等銀行的經濟學家們均預期,上半年利率將維持穩定,降息的可能不大。
益普財富研究員方瑞則表示,此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主要是受元旦和春節期間,市場資金比較緊張,導致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飆升,因而也帶動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如今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了流動性,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回歸正常水平,因此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回落。
而渣打銀行研究報告也指出,很多時候,風險較高的貸款(尤其是給房地產的貸款)的利率較高。為了控制銀行係統的風險,銀監會限制銀行資產池中風險較高的資產類型以及銀行用以規避貸款限制的資產類型,例如最近叫停了貸款類型資產和同業貸款,禁止公司間委托貸款。可以投入銀行資產池的資產種類已經大大縮減。監管層對理財產品資產類型施加的壓力越大、銀行設計和銷售理財產品就越難。此外,如果流動性放松了,理財產品的利率也將降向傳統的定期存款利率水平,這無疑將削弱理財產品的吸引力。
對已購買產品影響不大
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用資計劃,保守型投資者在挑選理財產品時,應適當延長產品的期間,這樣可以鎖定較高的收益率。
記者咨詢某國有銀行省分行理財師了解到,如果客戶1月份時購買的是3個月產品,像李女士一樣在4月到期時再次購買3個月期產品續接,則即使到時產品收益率保持目前的4.9%不變,投資10萬元,兩期產品的收益將分別為1325元和1225元,半年收益共計為2550元。而且,由于老產品到期時未必立即有新產品續接,中間會損失一定的時間成本。
由于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是不可提前贖回的。如果在1月時直接購買6個月期產品,則半年時間收益能達到2700元,不僅比購買3個月期產品多了150元,資金實際佔用時間也不會延長。總體上對于已經購買了短期理財產品的消費者來說,影響並不大。(金陵晚報記者 劉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