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 搭風“三八”婦女節

2012-03-07 13:01     來源:沈陽晚報     編輯:范樂

  銀行理財產品在營銷上花樣百出:“婦女節”前夕,不少銀行玩起“三八”噱頭,推出部分“女性”理財產品,不再單純地強調收益,而在產品名字上加入了“女性特徵”。

  銀行理財搶打“女性牌”

  記者了解到,多銀行都針對“婦女節”主題推出了多種專屬理財產品,例如:某股份制銀行推出的“她”享理財計劃,認購日期為3月5日—3月7日,成立日為3月8日,投資期限為43天,預期最高到期年化收益率為5.20%。另一家銀行也同樣在3月5日—3月7日,特別推出一款針對女性的理財產品,產品名字同樣顯示出節日特色——“幸福專享”。

  按照工作人員的介紹,此款產品非常適合具有大量短期閒置資金,同時偏好理財期限較短、收益較高且風險可控的投資者。

  找噱頭以吸引女性客戶

  女性在理財方面的優勢是,有與生俱來的細心且對于收入和支出有很高的敏感度,在投資上更為謹慎。因此,銀行在理財業務上,總會想方設法找噱頭進行包裝以吸引女性客戶,如果這類以節日為噱頭的產品期限過短,產品到期後,可能面臨再投資的風險,而不少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往往只是聽從客戶經理的介紹,過于看重預期收益的高低,但預期收益其實不一定靠譜。

  因此,市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要輕信廣告宣傳,應先認真了解理財產品的具體條款。

  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

  理財師于若茵建議說,女性對于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收入降低、房地產貶值、退休後生活等諸多經濟和金融因素比男性更敏感,也更加關注。調查發現,女性願冒高風險的比例為27%,更有27%的受訪女性屬于任何風險都不願冒的人。所以,女性在投資上最普遍的策略是平衡投資,就是俗話說的“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可根據自身的資金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以適當的比例嘗試基金、個人黃金買賣、外匯買賣等風險產品的投資,分享資本市場帶來的收益。(本報記者 高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