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看年終獎 一秒變壓歲錢

2012-01-31 10:23     來源:長沙晚報     編輯:范樂

  今年春節,當孩子們為收到紅包而歡呼雀躍時,卻是一些80後作為“新晉長輩”的夢醒時分。隨著物價的抬升,長沙市區的壓歲錢起點也水漲船高,從200元跨越到了400元。剛剛成家立業,角色還沒轉換過來的80後們,看著本就不多的年終獎一秒變成壓歲錢,直呼HOLD不住了。更有網友大嘆“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獎金變紅包,誰解其中味? ”

  調查

  80後的神傷源起壓歲錢

  抱著娃娃,打著魔獸,唱著不想長大的80後們,集體迎來了“奔三”的時刻。那些歡天喜地領壓歲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轉眼從數錢數到手軟淪落到發錢發到心疼,年終獎往往“周光”(一週花完)。春節長假結束,記者調查了幾位被壓歲錢困擾的80後們。

  在銀行工作的李洛向記者算了一筆“年賬”。24歲的他今年剛剛找到工作,年終獎有4000多元,光是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就花掉了3000元,其他的還要給長輩們送禮,給女朋友送禮物。“幸虧一年只過一次年,要不然遲早被壓歲錢壓垮。”

  30歲的蘇小姐在步行街做著小生意,只有過年才回一次老家。親戚多﹑朋友多的她,也自有一套“發錢之道”。“我不知道現在發紅包的行情,就覺得越親的(例如親兄弟姐妹的小孩)給得越多,每人600元,遠親就要看看近年的人情往來,給200元的居多。現在壓歲錢起步價越來越高,100元感覺已經拿不出手。”談到這裡,想在龍年生個“龍寶寶”的蘇小姐笑著説,“這幾年都是只出不進,要是生個小寶寶,興許明年還能平衡一下。”

  大學畢業就該發壓歲錢,找到工作再發,還是結婚以後才有發紅包的實力?到底什麼樣的經濟水準才有發壓歲錢的資格?這個問題讓很多80後茫然了。在中南大學攻讀研二的學生馬文樂的朋友圈子裏,靠兼職外快充當壓歲錢的大有人在。“作為學生也沒穩定的工資,本以為還不要給壓歲錢,不過看家裏同輩的兄弟姐妹們都給了,自己要是不給挺沒面子的。2個紅包就是800元,一個月的外快就付之東流了。”小馬説,“只有在壓歲錢面前才知道什麼是‘壓力山大’。”

  觀點

  別讓面子“壓”彎了腰

  被壓歲錢壓愁的80後不在少數,而奮鬥在抗壓前線的80後網友們也不少。前不久,在微博上便有人發起抵制給壓歲錢的活動。有網友坦言:“今年我就一分沒給,很是清靜。”“你給過來,我給過去,無外乎是個你來我往,但有時候為了面子非要拼,就變味了!”更有人直言,這壓歲錢的風俗是不是該改一改了,比如説可以改為壓歲言,既有年味又實惠。

  在記者的調查採訪中發現,大多數有穩定收入的80後們並不排斥在過年時給孩子們壓歲錢,但是對於壓歲錢“坐地起價”的趨勢,卻仍有顧慮。不能讓在辛苦奮鬥中的80後被壓歲錢壓彎了腰,給紅包不能看行情,而要量體裁衣。很多人認為應該給剛參加工作的人一個緩衝期,同時也要拒絕在壓歲錢分量上的攀比行為。

  據悉,新加坡的經濟發達,但在壓歲錢上反而最“吝嗇”。只要對方來拜年,孩子和未婚的男女青年都有“紅包”拿。不過,最多也就是十新元(一元人民幣合0.2新元)。孩子們也並不介意,因為孩子們互相“攀比”的是誰拿了多少個“紅包”,而不是拿了多少壓歲錢。同樣,新加坡華人在新年會事先準備一些拾元、貳拾元、伍拾元較新票面的人民幣,分別裝入紅包袋內。年夜飯後,每個孩子發兩個紅包,並且聲明“無需上繳,留作零用”,以此增加家庭溫馨的氣氛。(實習生 曾莎 記者 徐媛)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