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並舉跑贏指數

2010-02-03 10: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張蕾

  從理論上講,投資者只要滿倉持股不操作,且所持有的股票做到不同行業、不同股本的有機搭配,市值波動就會與指數漲跌同步——指數漲時“水漲船高”,指數跌時同步下降。但實際上,老股民都知道,牛市炒股經常“只賺指數不賺錢”,熊市則是指數跌得不多但市值損失巨大,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投資者“跑”輸指數的尷尬。

  多數投資者之所以“跑”不過指數,首先是因為指數設計本身存在缺憾,需要完善。從目前A股指數的設計看,指數的權數為上市公司的總股本。而總股本又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許多股票的流通量與總股本並不一致,所以,總股本大的股票對指數的影響就大。隨著整個市場股票格局的不斷調整,指數的走勢與大部分股票的漲跌相背離,指數失真、虛高的現象日益突出,指數反映股價漲跌、股民收益狀況的功效日趨弱化,這是導致多數投資者“跑”不過指數的原因之一。

  交易成本的剛性支出,也是投資者“跑”不過指數的一大原因。雖然各地券商收取佣金的比例高低不一,但各種稅費加在一起,“一買一賣”合計交易成本約為成交量的0.5%左右。只要交易,無論盈虧,都需交納相應的交易費用。交易越頻繁,成交量越大,交納的費用就越多,即使不考慮操作失誤因素,光是交易成本,就在一定程度上拖了交易頻繁的投資者趕超大盤的“後腿”。

  除了以上原因,導致“跑”輸指數的還有投資者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一是倉位原因。一些投資者未能把握指數漲跌節奏、合理控制倉位,指數漲時輕倉甚至空倉,指數跌時重倉甚至滿倉;二是品種原因。有時,在大盤上漲時,投資者雖然也是滿倉持股,但由於所持有的品種屬非主流熱點,所以收益也會落後指數;三是操作原因。一些投資者在操作時心態浮躁,追漲殺跌,心想高拋低吸,結果做反,導致“跑”輸指數。

  怎樣“跑”贏指數?一方面,把虛高的指數“降下來”。指數是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有關部門要對現行指數設計進行調研,徵求意見,加以完善,使之更加客觀、合理和科學。當然,這不是投資者的事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