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孩奴”族:理財要早行動

2010-01-26 08:37     來源:西安晚報     編輯:胡珊珊
  在養兒育女的經濟重壓之下,“孩奴”現象隨之而出。教育投資已成為現代父母最為關注的社會話題,也是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之一。隨著教育費用支出的水漲船高,家長該如何更科學合理地籌劃教育費?怎樣為孩子的順利成長謀劃一個好的經濟支撐?記者為此專門採訪了相關理財專家,來為孩奴族們支支招。

  直擊我市孩奴人群

  今年28歲的阮女士懷孕6個月了,她告訴記者,自己在看了網上家長們關於養孩子要付出無數金錢和精力、要一生勞苦的“現身説法”之後,對未來為人母的日子充滿了恐懼。阮女士説:“真的不想當孩奴!可是一想到這些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寧可自己和愛人吃點苦,我們也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具體怎麼做,我們都還沒準備好!”孩子剛剛4個月的酷牛仔媽媽也對記者説:“每一個像我一樣的新媽媽都有一本賬:除了奶粉、紙尿褲、米粉、補鈣、補鋅沖劑、衣服、玩具等日常開銷,如果再加上自費預防針、生病等臨時性開銷,以及早教課等教育類開支的話,每個小寶寶每月的花費至少1000元,現在的生活壓力太大了!”

  2009年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全國0-12歲的孩子每月消費總額超過35億元;80%的工薪階層三口之家,一個孩子的月平均消費竟超過一個大人。

  八成家長無教育理財意識

  針對80後“孩奴”族家庭,西安新聞網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正在進行教育理財的家長不足五分之一,超過八成的家長根本不懂如何進行教育理財。雖説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也開始為此準備教育基金,但仍有大多家庭把“為孩子存錢”當成準備“教育金”的主渠道。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陳會昌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現如今,很多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情都能理解,為了讓孩子上名校,不少人不惜花重金購買校區房,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就參加各種各樣的早教班、特長班,巨大的物質壓力給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打上了“孩奴”的標簽。但與培養孩子健全人格以及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相比,其實比給孩子更多物質上的生活享受更重要。

  “孩奴”減負有方法

  許多家長自己省吃儉用,但對孩子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卻瞄準了高消費,出手特別大方,心甘情願的當起了“孩奴”。有什麼好的理財方法能緩解這樣的問題呢?採訪中理財專家給出了他們的建議:

  “‘孩奴’要減負,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要有科學的育兒觀念,另一方面要及早樹立理財意識。這樣不僅能用好的理財方式來培養孩子,還能將家庭資金在合理的資産配置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民生銀行西安分行理財師董衛鋒這樣説道。“教育理財,越早越好。在教育理財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合理考慮風險收益。在教育理財起步階段,孩子的教育支出較少,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品種。到了教育理財中後期,孩子的教育費用支出壓力增大,家長則應相應地考慮平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産品等,以獲取穩定收益為主。”

  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理財師陳蓓指出: “在要孩子之前就應有計劃的專門做一些儲蓄,不論數目多少,都要考慮生孩子的手術費用、孩子出生後的基本開支、休産假帶來的家庭收入縮減等因素,這樣能有效避免了寶寶降臨帶來的過分經濟緊張。建議儲蓄要佔家庭總收入的20%,以備臨時緊急性開支。對於年輕的孩奴族來説,任何理財方式都要以有一定積蓄為前提條件,節流非常有必要。另外,為了保障家庭本金的安全性相對較強,對於沒有投資技巧和要求省心的家長選擇基金定投要好些。基金定投不僅是抵禦通貨膨脹的最佳投資工具,而且能開源節流,強迫儲蓄,用小額資金也能積累頗豐的財富。”

  “建議在孩子出生後就購買兒童教育保險。從年齡段來分析,0-6歲這個年齡段最容易生病、發生一些小小的意外,給孩子準備一份醫療保險是非常有必要的。7-12歲時,教育基金、醫療保障一個都不能少。由於年齡偏大,購買兒童保險相對保費較貴,投保時可以選擇具有現金返還功能的保險。12歲以後,則需要培養孩子的理財習慣。一方面可以選擇現金返還類的壽險解決教育基金的問題,一方面也可選擇儲蓄養老類的保險提前投資孩子的未來。”合眾人壽陜西省分公司小寨行銷部經理鄧莉談到。

  “提醒家長們,為孩子購買保險應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費用不宜太高,給孩子購買保險切忌互相攀比,交保費的時間不宜過長;第二,投保要早,孩子年齡越小保費相對越便宜,尤其當子女成年後,很多少兒險都附加了一些功能,當交費期滿,可以直接轉換成其他壽險産品;第三,有條件的話,增加購買附加保費豁免,一旦家長因特殊原因而無力支付保費,保單還能繼續生效。”鄧莉建議。(靳晶)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