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額保單頻現江湖
天價人壽保單真能幫富人避稅嗎?
一個屢屢被提及卻遲遲未能開徵的稅種,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並引發各種猜想。近一段時間,關于遺產稅徵收的話題觸動了不少富人。
或許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比保險業更關心遺產稅問題了。保險業務員們借機開展了富人營銷,一張張天價保單應運而生。
這些天價的保單真的可以幫富人合理合法地避稅嗎?除了保險,是否還有其他傳承財富的方式?
遺產稅傳聞催生天價保單
日前,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承保了該公司成立以來最大個人壽險保單。一位私營企業主購買了信誠“創未來”豐盈終身壽險(分紅型),年交保費1450萬元,交費期10年,壽險保額2億元。據了解,這也有可能是中國保險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個人終身壽險保單。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保險業內就接二連三地出現高額保單,這跟遺產稅的傳聞不無關係。從2012年年底至今,遺產稅的話題越來越熱,中央、地方、研究機構紛紛表態,甚至有報道稱深圳將出臺遺產稅試點方案。
“今年以來,有好幾個大單子都是客戶主動找到我。”信誠人壽浙江省公司的資深保險營銷員孫群亞告訴記者,很多企業主對保險的認同度越來越高,她已經成功簽下的單子中,年交保費最高的達到180萬元,分5年交。
眼下,她正在談的一個單子可能更大,整個單子的保額達幾千萬元,分20年交,年交保費可能達到200多萬元。這個單子的投保人是一位全職太太,被保險人是她的先生。孫群亞說,一些企業主的投保動機並不直接指向規避有可能開徵的遺產稅,但遺產稅的傳聞確實讓他們關注到了保險。
如前面所提到的那個2億元保單的投保客戶,他選擇購買高額人壽保險的目的是將個人資產和企業資產分離。企業的經營風險是私營企業主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在中國,大多數私營企業主還沒有為此提前做好準備。一旦企業經營失敗,很可能將家庭資產也拿出來償還企業債務,從而導致家庭生活陷入窘境。“一些主動找我買保險的客戶說,周圍有很多企業一夜間垮掉的案例,前幾天還開著法拉利,轉眼就一無所有,甚至負債累累。”孫群亞認為,保險在保全資產、避稅避債等方面的作用引起了一些富人的關注。
巨額壽險能幫富人避稅嗎
一位來自臺灣壽險公司的人士曾經告訴記者,自從臺灣地區徵收遺產稅後,當地的壽險業就出現了高速發展,因為保險成為規避遺產稅的首選方式。
曾經的臺灣首富蔡萬霖的案例經常被引用,因為他利用大額壽險成功規避了巨額遺產稅。2004年,蔡萬霖去世,留下超過46億美元的遺產。當時臺灣地區的遺產稅最高稅率達50%,蔡萬霖的繼承人需要繳納的遺產稅高達782億元新臺幣,但實際其繼承人只繳納了5億元新臺幣,原因就在于蔡萬霖在去世之前購買了價值數十億元新臺幣的人壽保險。
很多人會問,保險是否真的能避稅?什麼樣的保險可以避稅?
保險業人士認為,依據現有的保險法,購買一定額度的人壽保險,客戶可以通過指定受益人的方式,達到資產管理和保全的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十三條、三十四條分別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幹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按照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不得轉讓或者質押。”
事實上,目前吸引富人們購買高額壽險保單的重要原因,正是保險的這個資產保全作用。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富人買保險有三分之一選擇的是投資理財型險種,這類險種今後是否能夠起到避稅避債作用還很難說。
財富傳承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盡管很多人認為在內地遺產稅的徵收條件還沒有完全具備,但是這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很多富人開始考慮如何更好地進行財富傳承。
根據有關專家的統計,在127個有稅的國家和地區中,徵收遺產稅的有74個,佔到58.3%。在這些徵收遺產稅的國家和地區,富人們是如何傳承財富的?
在前不久一次面向保險代理人的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翟繼光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方式,而最簡單的還是買人壽保險,尤其是對資產並不是特別多的人而言。而對有巨額遺產的富人來說,人壽保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配置。因為很多國家在徵收遺產稅時,是先收稅再分遺產,如果子女可以先從保險公司獲得一筆巨額保險賠償金,就可以拿這筆錢去繳稅。
除了保險以外,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也是傳承財富的辦法。如比爾·蓋茨在生前成立了一個公益基金,叫蓋茨基金,企業賺來的錢放入這個基金,而其繼承人可以管理這個基金。
“收藏藝術品,也是富人轉移資產的一個方式。”一位銀行理財師告訴記者,在國外很多富人熱衷于在拍賣會上天價購買藝術品,其中一個原因也是考慮避稅,因為藝術品不像房產或金融資產那樣需要實名登記。記者 朱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