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從未刷卡消費 竟被異地盜取(圖)

2013-07-31 13:23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林天泉

 

  根據網友的描述,該卡沒有任何刷卡記錄,且發生了相關事件後,該網友與涉事銀行交涉,對方卻認為卡內的錢是在其他行的ATM機上被取走,因此沒有解決。記者昨日聯繫了相關銀行,資料顯示,該持卡人確實沒有在POS機上刷卡的記錄。

  據分析,目前可能性最大的銀行卡磁條資訊遭盜取的環節,就是該客戶的多筆跨省跨行取現操作。業內人士提醒,除了常見的不法分子通過POS機刷卡獲得克隆資訊外,還會通過銀行網點的門禁刷卡設備、ATM機上安裝讀卡設備等方式竊取銀行卡資訊,在這些環節不要掉以輕心。

  網友:

  從未刷過的卡竟被盜刷

  昨日,網友劉小磊在微博上稱,其名下的一張某國有銀行的借記卡于7月20日晚被取走10500元,經警方和該銀行核實,錢是在7月19日晚間在廣東茂名的一台ATM機被取走的。

  該網友表示,“我在安徽蚌埠,銀行卡一直在我身上,這個卡是用來存錢還房貸的,無POS機刷卡記錄。”

  昨日,該網友告訴記者,他到該國有銀行蚌埠支行反映事件,卻沒得到明確答覆。“初步判斷是卡被克隆,公安叫我去銀行交涉。”該網友表示,公安只給他書面記錄無立案,説跨省犯罪他們沒辦法。

  銀行:

  該卡曾辦理ATM業務

  昨日,記者聯繫了涉事銀行,該國有行通過核查證實該客戶沒有使用卡片在POS機上消費。

  但根據相關交易資訊,該客戶相關借記卡曾辦理ATM取款、網上支付、貸款還款等業務。如在2011年該賬戶發生22筆“ATM跨省跨行取現”交易,2012年發生11筆“ATM同城跨行取現”交易、13筆“ATM跨省跨行取現”交易,另外還有一些“消費或網上支付”交易。

  疑問一:沒刷過的卡也會被克隆?

  答:ATM機操作也會被盜取資訊

  據悉,磁條卡遭克隆都是在刷卡時通過刷卡器被獲取了磁條資訊所致,但是事件中,該網友表示從未進行POS機刷卡交易,而銀行也證實了這一點。不過,該網友卻曾在ATM機上使用過該卡片。

  涉事銀行方面對記者表示,目前事件中最有可能被懷疑的銀行卡磁條資訊遭盜取的環節,就是該客戶的多筆跨省跨行取現操作。“很多人都以為刷卡才會被盜取磁條資訊,而沒想到在ATM機上使用,也會被盜取資訊。”一位持卡人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即使未在POS機上刷過,只要在ATM機上使用過,尤其是他行的ATM機上使用過,哪怕是沒有取款,只是查詢一下,都有可能發生被盜刷的風險,此外,該網友在網路進行過交易,“在ATM機上操作,不管操作有沒有成功,只要機器有讀卡交易,都有可能發生磁條卡資訊被盜取,不取錢,查詢餘額也有危險。”某國有行一位相關負責人程經理表示。

  疑問二:跨地區案件找誰管?答:原則上由發卡行受理

  此外,如該網友表示,銀行卡是在異地被盜刷的。事實上,以往的盜刷事件大多是發生在異地或境外。該網友表示警方讓其跟銀行交涉,銀行則表示不是在該行被取走。

  涉事銀行方面表示,出現跨地區案件,原則上由發卡行進行受理,協助公安部門查核相關情況。此外,業內人士提醒,如果發生了卡片被盜刷的情況,應第一時間到當地公安機關報案,“要馬上到附近的派出所報案,提供自己不在刷卡現場的證據,這也是日後舉證卡是遭克隆、不是本人所刷的證據。”一位審理過多起相關案件的法官告訴記者。

  疑問三:在他行櫃員機取走怎麼分責?

  答:ATM機有漏洞受理行應承擔責任

  事件中,銀行卡是在異地的ATM機上被盜刷,且涉事銀行也表示,該客戶的多筆跨省跨行取現操作是卡被盜取資訊的重要懷疑環節。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銀行卡的受理環境出現漏洞和缺陷,受理銀行需要負相關責任,比如本人操作過的ATM機上被不法分子加裝了相關設備讀取銀行卡的資訊。

  律師説法

  未盡保護安全責任

  開卡行難逃被問責

  廣東環球經緯律師事務所何榮新律師表示,客戶的銀行卡被犯罪分子克隆後在其他銀行的ATM機上刷卡盜錢,發卡銀行應承擔一定責任。“在持卡人不能提供證據説明是由於銀行安全設施問題而不是個人疏忽而導致被刷卡盜錢的情況,法院一般對銀行與持卡人五五分責。而如果被盜持卡人能提供銀行ATM機上有攝像頭,或是刷卡設備上有不法分子安裝的讀卡設備而銀行沒發現的,銀行負責比例會提高。”何榮新律師表示。

  何律師表示,如果銀行沒有及時凍結賬戶,導致該持卡人賬戶連續被盜刷的情況下,銀行最嚴重可負全部責任。

  至於犯罪分子在其他銀行櫃員機取走錢財的情況,何律師表示,如果無證據表明櫃員機有漏洞,該提供取錢的銀行不用承擔責任。

  用卡建議

  簽名消費 卡不離眼

  刷卡消費時,不要讓銀行卡離開視線範圍,輸入密碼注意用手遮擋。

  及時挂失 及時報警

  如果確認卡被盜,立即撥打銀行24小時熱線服務電話或向櫃面工作人員報告欺詐交易,及時挂失賬戶,同時撥打110報警。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