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擬上市地方銀行收入高度依賴同業業務

2013-07-24 10:29     來源:證券日報     編輯:林天泉

  曾經榮膺創新美譽的同業業務如今正被擔心“過度創新”。

  近年來,同業業務規模快速膨脹,相關資産規模佔總資産的比例也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這一點在股份制銀行和部分地方銀行身上表現尤為明顯。《證券日報》記者對15家擬上市城商行和農商行的2012年年報進行逐一梳理後發現,部分地方銀行對於同業業務的依賴度較高。其中,東莞銀行去年凈利潤增長逾45%,為15家擬上市銀行之首,但是其同業業務實現的凈利潤佔該行凈利潤的比例高達37.99%,同樣居15家擬上市銀行之首。

  近期,有關監管層擬收緊同業業務的傳聞甚囂塵上,去杠桿化更是業內共識,如何化解對於同業業務的過度依賴正成為部分擬上市銀行的業績必答題。

  中小型銀行

  同業資産快速擴張

  在6月份結構性“錢荒”之前,市場所關注的焦點主要是上市銀行同業業務的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16家上市銀行同業資産規模增長100%,年均複合增長41.5%,遠遠超過貸款規模的增速。其中,同業資産中存放同業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産分別增長159%、54%,年均複合增長分別為61%、24%。與此同時,銀行同業負債規模增長72%,年均複合增長31%,同樣超過存款增長。

  其中,五大行截至2012年年末的同業資産佔比均在10%以下;股份制銀行同業資産佔比較大,興業、民生2012年年底同業資産均超過1萬億元,達到1.17萬億元和1.05萬億元,絕對規模與大行並駕齊驅,其同業資産佔比分別達到36.06%和32.66%,華夏、浦發、平安同業資産佔比也超過20%。

  同業業務激增的情況在部分發展較快的城商行中同樣有所顯現。相關統計數據,截至去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業資産佔總資産比例為15.13%。而部分同業交易較為活躍的城商行,其同業資産佔總資産規模的比例已達20%以上,這一比例已經與一些股份制銀行水準相當。

  另據媒體統計,2012年年底資産規模超過400億元以上的64家城商行的同業資産總計1.81萬億元,佔總資産比例17.98%,其中廣西北部灣銀行、廈門銀行的同業資産佔比分別達到39.85%和39.35%。此外,崑崙銀行、南充銀行、廣東南粵銀行、華融湘江銀行、邯鄲銀行、浙江稠州銀行同業資産分別為615.06億元、354.08億元、353.09億元、426.44億元、157.67億元和261.05億元,同業資産佔比均超過30%,分別為33.28%、32.56%、32.42%、32.00%、30.96%和30.18%。

  擬上市銀行同業收入

  “依賴度”高低不一

  除了規模外,本報記者對於地方銀行同業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進行了統計,並重點對擬上市銀行的情況進行摸底,畢竟這些銀行正處於IPO排隊期,業績的穩定性也十分重要。記者發現,15家排隊銀行對於同業業務創收能力的依賴度高低不一,大多數在20%以內,但是個別銀行則超過了30%。

  東莞銀行2012年年報披露,該行拓寬渠道、加強創新,通過銀證合作,疏通全行票據流通鏈條,成為全行直貼票據的主要輸送窗口,全行同業實現凈利潤7.32億元。年報同時顯示,東莞銀行2012年實現凈利潤為19.27億元,比上年增加6.02億元,增幅45.39%。據此測算,東莞銀行同業業務實現凈利潤佔比約為37.99%。而如果按照同業業務收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進行計算,同業部分的佔比也同樣超過了37%。不過比較奇怪的是,截至去年年底,該行同業資産佔比不足3%。

  除了東莞銀行同業業務“依賴度”近四成外,重慶銀行、上海銀行、盛京銀行的該項同業業務收入佔比也比較高。

  重慶銀行2012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産業務收入為12.15億元,此外拆出資金業務收入1.16億元,存放同業業務收入1.15億元。同業資産合計實現業務收入14.46億元,與46.37億元的營業收入相比,佔比約為31%。

  上海銀行2012年同業業務利息收入52.88億元,佔該行2012年營業收入的30.58%。

  盛京銀行2012年的同業業務收入中,存放同業收入17.73億元、買入返售收入1.96億元、拆出資金收入0.03億元,三項合計為19.72億元,佔該行2012年69.17億元營業收入的28.51%。

  15家擬上市銀行中,張家港農商行和無錫農商行2012年同業業務收入的佔比也超過了20%;成都銀行、常熟農商行的該項佔比在15%-20%之間,而吳江農商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錦州銀行等去年的同業業務收入佔比未達到15%,江陰農商行同業業務收入甚至不足3%。

  某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同業資産中,買入返售為同業資産業務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其帶來的收益佔比也最高。存放同業與同業存放規模相匹配,為銀行被動型業務,主要用於銀行間資金清算需要;拆出資金與拆入資金相匹配,為銀行主動型業務,主要用於調劑銀行短期資金餘缺;因此,同業資産業務方面,銀行更多的是將資産配置在買入返售,以票據、債券、信託受益權為資産標的的買入返售在貨幣市場上運用高杠桿,可以獲得較高的利差收入。

  東莞銀行的2012年年報也驗證了上述分析師的觀點,該行17.44億元的同業業務利息收入中,買入返售金融資産帶來的利息收入就超過了17.26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一旦貨幣政策收緊,將加速“去杠桿化”的進程,商業銀行將被迫大量收縮同業業務和票據融資,市場的清償能力和流動性問題將面臨嚴峻考驗。作為擬上市銀行,保持業績的穩定性尤為關鍵,控制同業業務比例和風險,成為部分擬上市銀行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