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反對世行《營商環境報告》科學性引爭議

2013-05-17 09:4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偉

  世界銀行發佈的2013年版《營商環境報告》引發爭議。這份對185個經濟體營商環境進行比較和排名的報告,在方法論、數據採集和排名科學性等方面遭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質疑。

  《營商環境報告》是世行全球指標與分析局負責編寫的5份主要報告之一。2013年版《營商環境報告》于去年10月發佈。該報告比較了全球185個經濟體為中小企業提供的監管環境,涉及兩大類10余項指標。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該報告的爭議逐漸浮出水面。報告最抓人眼球同時也最具爭議內容是對各經濟體營商便利度的排名,新加坡在2013年排名中蟬聯榜首,中國排名第九十一位。

  數據採集被指以偏概全

  本報記者從世行了解到,這份報告由全球指標與分析局35名員工組成的團隊完成。報告中的數據主要是通過對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等機構的調查獲得。全球指標與分析局説,有9600多名律師和其他專業人士提供了支撐報告數據的法律評估。

  然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世行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報告編寫過程中,某一項指標可能就只是找一家律師事務所或諮詢公司做個問卷調查了事,也存在以某一個城市或地區代表整個國家的情況。報告對數據採取簡單平均的方法,沒有賦予不同指標不同權重。此外,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放在一起排名,也缺乏可比性。還有批評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世行花這麼大人力、財力來做這一報告,實在不值得。

  據了解,中國、巴西、印度、阿根廷、印度尼西亞等國對報告內容提出了反對意見,法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也持反對意見。中國駐世行副執行董事韓斌表示,這份報告“使用了錯誤的方法論,未能反映事實,誤導了讀者,對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沒有任何幫助”。

  美媒透露報告有美國背景

  在批評者的敦促下,世行行長金墉去年10月成立了一個獨立評估小組,對該報告進行獨立評審。獨立評估小組將於今年5月底提交最終評估報告和如何處理該報告的建議。

  獨立評估小組成員、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亨德里克沃爾夫,以及倫敦經濟學院教授蒂莫西貝斯利在給本報記者的郵件回復中均表示,相關評審工作正在進行,暫不便評論。

  本報記者向世行新聞局提出兩個問題:第一,這份報告的研究方法和數據是否有問題;第二,中國以及其他許多新興經濟體在營商便利度排名中都很靠後,這與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吸引外資中名列前茅的事實是否矛盾?

  世行新聞局局長戴維泰斯未對此作出正面回應。他在回復中強調《營商環境報告》是一個“強有力的工具”,有助於成員國識別營商環境中需要改進的方面,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透露,世行《營商環境報告》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美國的經濟政策觀點。美國國際開發總署為這一項目提供了研究方法和資金方面的支援,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也給予政治支援。

  單一規則遭遇複雜國別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袁增霆告訴本報記者,該報告爭議的實質是該領域中簡單統一規則與複雜國別現實之間的矛盾。此類報告初衷很好,即為推動各國私營企業部門的發展而申明“聰明監管”之道。為此,報告遵循清晰一致的規則模版,得出了185個國家和地區的評價排名。

  然而,世界是發展的、多樣的。忽視這一事實必然導致評價結果與現實情況之間顯著的反差。袁增霆認為,評價結果未能充分反映近些年來各國的經濟增長、就業與金融狀況。一些陷入債務危機、高失業率的發達國家,依然擁有比較靠前的排名。而一些經濟平穩、低失業率和社會安定的發展中國家排名依然靠後。只有放在更加全面的制度環境中,評價工作才能得出客觀結論。

  (本報華盛頓、北京5月16日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