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重回5%

2012-11-09 08: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范樂

  存款繼續流失、年內降準、降息預期消退的情況下,“攬儲”成了銀行年末最大任務。《經濟參考報》記者觀察發現,今年7月以後,中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大多維持在3%-4%之間,但進入四季度後,不斷有銀行提高各期限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來吸引投資者。目前,大多數銀行主推的中短期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都能達到4%以上,更有有部分投資期限在半年以上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則超過了5%。

  業內人士預計,第四季度宏觀面整體穩定,資金面趨於好轉,隨著年末臨近,預計11月銀行理財産品將延續9月份以來的企穩和小幅反彈趨勢,但在産品選擇中,外幣理財應鎖定中長期,結構性産品需謹慎。

  部分理財産品重回“5”時代

  銀率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0月28日,10月份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2082款,發行量較9月份下降23.1%,同比下降2.6%。但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各期限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則較9月有所反彈,其中短期産品收益率顯著回升。

  具體來看,10月份,投資期限小于1個月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76%,較9月上升0.15個百分點;投資期限為1至3個月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3%,較9月微跌0.01個百分點;3至6個月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5%,上升0.03個百分點,6個月至1年投資期限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3%,較9月份上升0.06個百分點;投資期限1年以上的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35%,較9月上升0.8個百分點。

  國有大型銀行中,以中行為例,11月6日中行發行的1年期産品的年化預期收益率均超過4.5%,該行近期在售的27款人民幣理財産品中,有26款産品的投資起點為10萬元以上,6款産品的投資起點為30萬元以上。與此同時,近期招商、中信等股份制銀行在售的部分中長期理財産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已經超過了5%。這意味著,中長期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也有所上升了。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多只投資期限為7日的短期理財基金年化收益率也一度達到了4%。銀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含短期理財基金在內的理財産品改變了人們儲蓄習慣。目前,短期理財産品主要投資于協議存款等固定收益類工具,而擁有巨大體量的短期理財基金在與銀行談判時可獲得遠遠超過單一個人客戶所能獲得的更高利率,短期理財規模越大越有希望獲得更高利率。”

  股份行城商行産品收益率普升

  實際上,近年來,存款市場出現較大變化,增加了銀行管理流動性的難度,而每年年末銀行都會展開一場白熱化的攬儲大戰,發行高收益的理財産品是“利器”。“剛剛披露完畢的16家上市銀行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6家銀行三季度末存貸比較二季度環比上升,並且有10家左右的銀行存貸比超過了70%,逼近75%的監管紅線。”銀率網分析師認為,“相比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攬儲壓力會大一些,因此會增加發行一些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産品。”

  普益財富分析師表示“今年城商行産品以債券和貨幣市場為主,一方面是因為:在去年債券、貨幣市場投資回報率很高的時候,城商行大量發行了該類産品,因此造成了今年到期收益較高的現象;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城商行在業務轉型過程中需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其有限的客戶資源是一大短板,因此大多會選擇通過發行高收益産品以達到吸引客戶資金的目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産品以組合投資類為主,其投資標的組合方式靈活、創新設計方面走在中資銀行前列,加之投向信貸資産、信託貸款等的資金較多,因此産品收益率較高。”

  外幣理財首選長期投資

  近日,中行董事長肖鋼撰文指出,目前銀行發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産品,由於期限錯配,要用“發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正如肖鋼所言,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理財産品的期限都不超過1年。

  對此,銀監會創新和監管部理財處處長蘇薪茗認為,理財産品有期限錯配才需要專業和管理運用資金,差價是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關鍵是期限錯配要有指標限額和期限管理“目前在‘買者自負’意識還不是很成熟的環境下,可考慮對銀行理財業務提取風險準備金。面對低端客戶,理財産品的開放性産品,能夠做成固定收益類型的,現在利率市場化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客戶往往把銀行理財當做存款的替代品,那麼銀行就需要保證客戶收益。但對於中高資産凈值的客戶,則要求銀行做一對一的期限不錯配的産品。”

  對於第四季度理財産品的選擇方面,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建議,“在人民幣強勢的表現下,外幣理財産品或許不是投資人最好的選擇。在外幣投資空間縮窄的情況下,應選擇中長期理財産品以鎖定較高的收益率。”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