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釋疑 人民幣升值不等於煮熟的鴨子飛走

2011-07-21 07:06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編輯:王思羽

  據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佈,7月2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592元,破6.46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

  近期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外匯儲備這筆原本到手的財富慢慢蒸發掉,像正在飛走的“煮熟的鴨子”。

  對此,7月20日,外管局發文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

  此前,有專家表示,人民幣升值,中國人民銀行持有外匯資産的匯率損失極為驚人。隨後,外管局曾公開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並從賬面損益等角度進行了解釋。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王小奕指出,儲備資産以美元資産為主,如果中國繼續持有美元資産或者在美國購買貨物,只要美國的通脹率穩定,外匯儲備的購買力是不變的。他説,“外匯儲備都以外幣計價,所以賬面的變動不可能是實際的損失,不直接影響我們對持有外幣資産所在國貨物的購買。”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分析,熱錢只有在換成外匯撤出時才能真正賺到人民幣升值的匯兌收益。假如熱錢像我國外儲投資一樣長期持有人民幣資産,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只是賬面的,它並沒有真正賺到錢。如此推導,我國外儲投資也並沒有因本幣升值而真正賠錢。

  此次,外管局進一步分析表示,外匯儲備是外匯資産,以美元作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不是實際損益,也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而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在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

  外管局還表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

  近期,標普、穆迪和惠譽等信用評級機構頻頻就美國債務問題發出警告。在美元貶值乃至未來美國通脹上升的情況下,持有如此大額的美國國債能否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未來是否將減持美國國債也成為市場關注的外匯儲備熱點問題。

  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外國主要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達到4.5140萬億美元,高於4月份的4.4891萬億美元。

  對此,外管局表示,美國國債是美國政府的信用反映,是美國國內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品種。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是市場投資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不過,外管局希望美國政府切實採取負責任的政策措施增強國際金融市場的信心,尊重和維護投資者利益。

  而業內專家也普遍認為,儘管對美國政府處理債務的方式感到擔憂,但美債仍具有良好投資價值,而且在今時國際金融市場,尤其是歐元區接連發生主權債務危機後,除美債之外,其他可靠投資渠道確實不多。(夏 青)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