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CPI創新高 “財政”接手“貨幣”治通脹?

2011-07-11 10:23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7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CPI同比上漲6.4%,創2008年7月以來35個月的新高。其中,豬肉價格上漲是導致CPI創新高的主力。對此,市場普遍認為,下半年中國宏調第一任務可能作出調整,財政政策將在抑制通脹方面發揮更為主動的作用。

  拐點是否到來

  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看來,6月CPI再創新高,並不令人驚訝,“6%以上是意料之中的事,但6.4%的數值還是偏高”。

  第35個月的新高點也引發了市場對於CPI拐點是否到來的爭論。有分析認為,流動性過剩推動形成的較強通脹預期,是這輪物價上漲的特殊背景。從引發通脹的根本因素來看,目前貨幣供給增速已連續回落。年內連續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加息,調控效果開始顯現。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預計,下半年導致物價上漲的豬肉價格會趨於回落,通貨膨脹會維持高位回落,全年呈現倒U形。“預計下半年的CPI會從6月份的高點,下降至12月份的4.4%,7月份會在6.3%左右。”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由於物價壓力在三季度還沒有看到明顯回落態勢,7月份的CPI仍將處於高位,在6%以上。

  宏調政策會否轉向

  雖然GDP數據尚未公佈,但日前發佈的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等數據持續回落已表明,經濟正在減速。下一步,宏調的第一目標,究竟是保增長還是防通脹?專家對此見解不一。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認為,減速意味著轉向,即宏觀調控要從防通脹轉向保增長,同時,防通脹的手段也要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

  陳東琪則建議財政與貨幣政策進行結構性微調。“防通脹任務還是要堅持,但也不能等到經濟連降3個月後再調控政策。下半年控制物價的同時也要注意穩定經濟”。

  法國巴黎證券(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也認為:“經濟增長減速的速度超出預期,所以政策要有選擇性的放鬆:一是要找更多項目,二是貸款條件要適當放鬆。”

  在一致主張微調聲中,巴曙松則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今明兩年,市場在一個通過經濟回落找增長均衡點的過程中,而讓市場自己去尋找增長點,效率可能更高。

  資本市場有何反應

  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對資本市場又會産生怎樣的影響?

  中銀國際證券一位分析師昨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由於6月CPI創新高早在市場的預料之中,因此如果市場借此往下砸,可能是比較好的機會,因為目前市場所處位置往上的動力並不足,而是有回調的需求。近期股市會以震蕩為主,大幅度地向上或向下都不太可能。

  該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不存在大的系統性風險,下半年,機構投資者仍有賺錢機會。

  陳興動認為,年初他們曾分析今年中國股票市場會受到很大壓力,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對於通貨膨脹的判斷。而從實體經濟運作來看,股市之所以會從2800點掉回到2610點,正是因為市場對於經濟“硬著陸”的擔心。

  “未來市場跟實體經濟是相一致的。我們判斷,下半年中國股市是向上的,可能到年底或某一階段,有機會攀升到3200-3300點的水準。”陳興動説。

  巴曙松則認為,如果經濟增長下行趨勢的判斷確定,資本市場就不可能脫離實體經濟有好的表現。“今年的流通市值會佔總市值的70%,明年會變成80%、90%,從而變成真正的全流通市場,因此,現在對於經濟前景的看法和判斷很容易在市場上表現為減持或增持的行為。”而全流通之後,資本市場預測的資訊含量將比很多研究機構準確得多。(黃晶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