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兩岸證券市場合作空間很大

2009-09-24 09:46     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燕

  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22日在臺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他表示,兩岸證券市場互補性很強,合作空間很大。臺交所歡迎更多的大陸臺商回臺上市,也歡迎符合條件的大陸企業到臺灣上市,歡迎大陸投資人到臺灣投資證券市場。希望兩岸間能加強溝通交流,早日簽署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臺灣、香港和上海、深圳交易所間能最終建立一個共同的交易平臺,便利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投資者進行投資。

    積極吸引大陸臺商回臺上市

    擴大臺灣資本市場規模、吸引臺商返臺上市,是薛琦去年7月接任臺交所董事長後提出的工作重點。他介紹説,從去年8月開始,臺交所開始建立臺商回臺上市的機制。截至目前,共有27家海外企業申報輔導第一上市,其中22家是臺資企業,17家在大陸營運。這些企業有一半是高科技企業,也有85度C等服務型企業。現在有一家已經送件,很快就能掛牌上市。只要第一家成功上市,以後就會多起來。

    此外,在其他市場上市的臺商,目前已有旺旺、巨騰兩家回臺第二上市,即發行臺灣存托憑證,而且其股價表現都比原來所在市場要好,這對於其他企業來臺灣發行存托憑證有激勵作用。薛琦介紹説,下個月還有5家要發行,到年底會有8家,臺商在香港上市的65家公司中,有一半要回臺交所第二上市。

    他説,符合臺交所上市條件的大陸臺商上百家,我們希望它們都能回到故鄉上市。

    歡迎陸資投資臺灣證券市場

    薛琦説,去年5月新一屆臺灣當局上臺以來,兩岸經貿絕大部分的障礙已經排除,當局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也適度開放大陸機構投資人來臺投資證券、期貨市場。臺灣的資本市場本益比是比較高的,流動性非常好,具有競爭優勢。我們歡迎大陸投資者投資臺灣股市。

    關於大陸企業到臺灣掛牌上市,他説:“在商言商,資本市場總是希望來掛牌的企業越多越好。”但這當中牽涉到對申請企業的實地查核等問題,需要兩岸雙方建立監理合作機制。相信隨著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加強,今後一定會看到大陸企業在臺灣上市。

    兩岸證券市場合作空間大

    薛琦説,兩岸證券市場特點不同,例如臺灣證券市場市值超過一半是科技股,而上交所最大的一個板塊是金融。但兩岸之間互相投資的意願很強。在臺交所推出的幾隻指數型股票基金(ETF)中,滬深300表現最好,佔整體成交值的七成,越是以滬深股市為標的的,在臺灣越受歡迎。這説明臺灣投資人對滬深上市公司非常有興趣。而臺交所推出的臺灣50,在香港也很受歡迎。

    他希望臺灣、香港和上海、深圳幾個交易所之間最終能建立一個共同的交易平臺,根據一定標準選擇一些本地的股票放到平臺中,讓各地的投資者都能夠投資這些股票。他説,實現“臺股、滬股直通車”,也必將是大勢所趨。

    兩岸儘快簽署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是薛琦的另一期望。他説,如果兩岸簽署了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兩岸交易所之間的清算問題也就解決了。“想想看也不是那麼難!”薛琦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