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投資新趨勢:積極結合大陸資源賺全世界的錢

2009-09-21 10:0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肖燕

  臺灣區電機電子公會日前發表《2009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提出了十大趨勢,顯示新一輪的臺商佈局大陸又將啟動。大陸的投資環境力上升,投資風險度下降、臺商由單一市場轉向區域市場、由貿易市場轉向內需市場、由代工生産轉向自創品牌、臺商應對西部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多加投資關注等。臺商正積極結合大陸的資源,賺取全世界的錢。 
 
  臺商在大陸的未來的佈局上,近三年來偏愛上海、昆山這兩個城市,其他還有大連、杭州、廈門、無錫、重慶、寧波,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重慶,從55名躥升到第七名,備受臺商青睞。偏愛程度有産業上的區分,高科技業依序是蘇州、昆山、上海;傳統産業則是昆山、上海與蘇州;服務業是上海、北京和廣州。就投資環境力來講,最佳城市前五名分別是:天津濱海新區、蘇州昆山、南京江寧、南昌和杭州蕭山。同時電電公會也指出,臺商在大陸的佈局策略隨著大陸沿海地區城市的民工、水電、原料、融資、人才、土地比從前困難,導致投資成本增加,以及2008年各項新政策,臺商的營運壓力大增,在未來的佈局上,除了“中國唯一”之外,“中國加一”也成了重要考慮的投資地區,從2008年開始越南連續兩年都名列10大排行之列。除了越南,臺商未來考慮進軍的地區還有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亞及東南亞國家。

  2010年開始東協加一逐步落實,兩岸“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能否在2010年簽訂尚未分曉,許多臺商都在考慮去越南、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地投資。臺商的這一思維的改變,也引發大陸各地官員的重視,電電公會的調查報告指出,2008年越南首度進入未來臺商佈局10大城市,江浙地區的大陸官員,也組團到越南考察,了解臺商轉進越南的動機與動向。

  早在李登輝時代,臺灣當局就倡導“南進政策”,鼓勵臺灣企業南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地區投資,目的是分散臺灣資源,免得一股腦都注入中國大陸。“南進政策”基本上是一個以政治駕馭、指導經濟的做法,一廂情願,註定要血本無歸。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現在中國大陸和東盟10國達成協定,2010年彼此免關稅,他們的“南進政策”反而先落實了,臺灣於是面臨很大的壓力。臺商在現階段前往東南亞佈局發展,可謂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與對岸儘速簽訂ECFA協議,此時就更顯得急迫而關鍵,它有助於兩岸、臺灣與東盟10國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馬英九談到ECFA,他説今年年底拼拼看,希望最慢明年初能簽定,未來要派“政務委員”專人推動。

  臺灣電子電機公會理事長焦佑鈞指出,臺商必須配合大陸的開發計劃與經濟發展政策,利用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建立、深耕自創的品牌,是臺商壯大的重要因素。大陸是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區域,臺灣對於大陸的經貿依存度越來越高。臺商要認真去了解大陸政策才能發財。(作者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馬淑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