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伯南克講話打擊亞洲債市

2013-07-31 14:05     來源:環球網     編輯:林天泉

  英國《金融時報》9月29日報道稱,過去幾個月讓香港從事債券業務的銀行家們倍感受挫。伯南克在今年5月首次提到“逐漸縮減”購債規模時,全球債券市場就陷入了慌亂。從很多方面來看,亞洲受到的打擊最嚴重。中國企業本是今年主要的發債方,但它們最近幾個月卻明顯缺席。

  報道稱,4中旬,垃圾債券發行量剛剛打破全年紀錄,市場就驟然凍結,之後兩個月基本停滯。Dealogic指出,5月新發的高收益債券籌集了37億美元,但6月只有1.76億美元,而當月投資級企業債券發行量減少不止一半。

  中國企業本是今年主要的發債方,但它們最近幾個月卻明顯缺席。自5月22日伯南克發表相關言論以來,還沒有來自中國內地的借款者在美元或歐元債券市場發債,而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淡季。

  不過,問題不僅僅局限于中國。印尼主權債券最能反映人們對亞洲債市的態度變化。今年4月,印尼發行了30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票面利率僅為3.5%,是有史以來最低水準。而兩周前印尼重返市場,發行了10億美元債券,期限同樣是10年,票面利率卻漲至5.45%。在此期間,印尼國債對美國國債的息差從1.76%漲至2.87%。

  《金融時報》認為,資金流動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伯南克的言論毫無疑問是影響最重大的因素。隨著此番言論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暴漲,投資者對收益率也變得更加挑剔。

  不過,儘管市場情緒急轉直下,某些企業借款者卻開始試水。巴克萊銀行亞洲債券部門主管Ken Wei Wong表示:“過去幾個月,我們在亞洲的交易量有限。我們確實經歷了一段時期的劇烈波動。而過去幾週情況有所穩定。”(實習編譯:李勝, 審稿:李娜)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