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監管不力 摩根大通掌門人面臨職權分割

2013-05-09 09:39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編輯:林天泉

  傑米戴蒙 (JamieDimon),這位華爾街的傳奇人物,因其曾親手打造了花旗集團,後出任摩根大通CEO,帶領摩根大通在金融危機的風雨中創造利潤逆市上揚的佳績,而被譽為世界上最讓人敬畏的銀行家。

  然而,隨著摩根大通一系列風險事件的爆發,這位權傾一時的銀行家也面臨被削權的境地。

  董事與總裁不可兼任?

  據彭博社報道,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治理諮詢公司,機構股東服務公司(InstitutionalShareholderServices,簡稱ISS)建議摩根大通(JPM)股東,在5月21日的年會上向該銀行施壓,要求任命一位獨立董事,解雇之前三位董事,原因是在致使該行損失62億美元的“倫敦鯨”事件中,作為風險管理委員會成員的三位董事存在“管理過失”。而該行的掌門人,執行總裁兼董事的傑米戴蒙,也被認為不適合同時兼任兩項職務,應放棄董事長一職。

  在今年3月,摩根大通的董事會還力勸投資者投票反對任命一位獨立董事,並表示戴蒙的雙重角色仍然是“最有效的領導模式”。這一提議也得到了沃倫巴菲特以及家得寶創始人肯尼斯朗格尼的支援。

  不過自從去年5月 “倫敦鯨”事件以來,要求57歲的戴蒙放棄董事長職務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認為,在該事件之初,戴蒙沒有充分意識到存在的風險,這不僅導致摩根大通遭受了62億美元的損失,也使摩根大通丟掉了 “華爾街銀行界風險管理翹楚”的美譽。

  而另外三位董事,也被視為“缺乏穩定的行業經驗”,不適合履行風險政策管理委員的職責。對此,《紐約時報》援引機構股東服務公司的報告指出,三位董事中,富特(Futter)女士,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董事,雖然她曾在美國國際集團(AIG)擔任過董事,但該機構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差點破産;而科特(Cote)先生,曾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製造商霍尼韋爾國際(honeywellinternational)的執行總裁,但這並不是一家金融企業;最後是Crown先生,雖然自1991年以來,他就一直是摩根大通及該公司前身的董事,但他自己的投資公司僅有三年的投行經驗,因此也不具備管理像摩根大通這樣一個規模龐大而複雜機構的能力。

  對此,路透社有報道稱,機構股東服務公司提出的上述建議並不具有約束力。目前,在十位大股東中,只有兩位考慮支援該建議,其中一位股東表示,銀行應該給予獨立董事更多的權利,而另一位股東則表示,董事和總裁應該是兩個分離的角色。

  摩根大通面臨監管調查最多

  事實上,自“倫敦鯨”事件以後,摩根大通一直麻煩不斷。今年三月份,就有包括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八家聯邦機構稱,將就違規問題對摩根大通展開調查。

  據 《華爾街日報》報道,4月中旬,美國貨幣監理署 (OfficeoftheComptrolleroftheCurrency)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FederalReserveBankofNewYork)的官員也向戴蒙、摩根大通公司的其他董事及其運營委員會的部分成員表示,對該行的管理持懷疑態度,並要求該行杜絕在反洗錢方面的過失。

  針對日前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對摩根大通在與加利福尼亞州和密歇根州的供電合同中錯報價格,存在交易操縱行為,《紐約時報》在5月3日的報道中稱,經調查,確有其事。據知情人士稱,未來摩根大通還面臨更多的罰款。

  對此,《SNL金融雜誌》稱,“眼下,在美國大型銀行中,摩根大通所面臨的監管調查最多。”

  在金融危機的風雨中,帶領摩根大通創造每季度20億美元盈利的銀行家戴蒙,曾給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而這次,面對接踵而至的調查,戴蒙也面臨著能否帶領摩根大通走出困境的全新挑戰,而這也關係到他能否繼續獲得股東的信任。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