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收緊 中信銀行打擊大

2013-04-01 1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范樂

外媒觀察中國第13周:理財收緊中信銀行打擊大

  資料圖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張強在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2年年末,非標準投資在中信銀行所有理財産品中的比重達到64%,相當於人民幣1515億元。

  中新網4月1日電 近年來,隨著來理財産品的發行快速增長,其給金融系統構成的風險也日漸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銀監會日前公佈針對理財産品的多項新規,重拳整頓銀行理財,有外媒認為,銀監會此舉或會損害銀行在“非標準化”金融産品方面的新業務,對於非標投資在理財産品中佔比較大的中小型銀行如中信銀行等而言,或需承受的打擊會比較大。

  監管層重拳整頓銀行理財 從源頭控制總體規模

  近幾年來理財産品的發行快速增長。華爾街日報援引惠譽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理財産品總餘額大約為人民幣13萬億元,約相當於整個銀行系統存款的14.5%,而2011年末理財産品餘額僅為人民幣8.5萬億元。作為國內影子銀行系統的主要組成部份的理財産品,其給金融系統構成的風險也日漸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

  為提高理財産品透明度和降低風險,銀監會27日公佈了針對理財産品的多項新規。銀監會27日宣佈的決定要求,對於銀行業出售的理財産品要提高透明度並加強資訊披露。銀監會還強制要求,商業銀行的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準化債權資産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以理財産品餘額的35%與商業銀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産的4%之間的低者為上限。此舉也被認為是監管機構對整頓銀行理財打出的一記“重拳”。

  對此,華爾街日報29日報道認為,通知的出臺是首次直接控制了銀行通道類理財業務的總體比例,源頭控制通道業務的總體規模。

  路透社援引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監管層此次“規範”影子銀行,銀行理財增速有望下降,非標準化債權資産業務也有望得到控制。

  有機構分析認為,總體而言適當收緊監管對理財産品市場中長期的健康發展是好事。銀監會整頓銀行理財的舉措,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有助於使問題在加重之前得到解決。

  新規或損害銀行“非標”金融業務 中信等中小銀行打擊較大

  受27日銀監會理財監管新規的影響,中國市場銀行類股28日遭受打擊,其中,中小型銀行受到的打擊大於四大國有銀行。

  28日在中國內地的股市上,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和寧波銀行的股價跌幅都在6%至8%之間。而在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這四大國有銀行中,只有中國農業銀行的股價跌幅超過了5%,其他三家銀行的股價跌幅都不足3%。

  對此,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人士觀點認為,銀監會此舉預計會損害銀行在“非標準化”金融産品方面的新業務。

  而鋻於大型銀行在理財産品方面的風險敞口占其總資産的百分較低,這些銀行受中國銀監會新出臺規定的影響可能比較小。而相對而言,非標投資在理財産品中佔比較大的中小型銀行如中信銀行等,受新規影響所需承受的打擊會比較大。

  華爾街日報29日特別關注到,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張強在2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2年年末,非標準投資在中信銀行所有理財産品中的比重達到64%,相當於人民幣1515億元。

  對於近期監管層收緊銀行理財的頻頻舉措,外媒還是普遍認為,銀監會決定對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的理財産品收緊管理,是在遏制中國影子銀行領域日益增大的風險方面的明智之舉。

  華爾街日報援引巴克萊分析師觀點預計,銀監會新措施造成的限制只會對中國銀行體系和銀行業流動性産生“最低程度的影響”。(中新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