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緊”上添“緊” 今年形勢仍然嚴峻

2013-01-22 08:3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偉

  近日,英國政府關於緊縮的消息不斷傳出:先是宣佈減少住房福利支出,隨後又計劃削減兒童福利津貼……這些消息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英國經濟難言景氣。事實上,英國的宏觀經濟形勢自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持續惡化,雖然在經歷“雙底衰退”後於去年第三季度實現0.9%的正增長,但當時主要歸因于英國女王鑽禧慶典和倫敦奧運會,英國經濟其實並未真正擺脫衰退的陰影,今年的形勢仍然嚴峻。

  影響英國經濟復蘇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受失業率高企、家庭負債比重提高、可支配收入減少等因素的影響,2012年英國國內消費增長率僅為0.5%左右,預計2013年仍將增長乏力。這對經濟復蘇極為不利。

  其次,出口形勢嚴峻。英國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歐盟是其主要市場。受歐債危機影響,歐元區國家進口需求疲軟,加上英鎊對歐元升值,各種因素對英國的出口造成了巨大壓力。去年前11個月,英國貨物貿易逆差總額達977億英鎊(1英鎊約合9.86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加50億英鎊;服務貿易盈餘總額為632億英鎊,比上年同期下降74億英鎊。為了扭轉貿易下滑勢頭,英國已經開始尋求歐盟以外的市場擴大出口,以帶動經濟增長。

  再次,緊縮計劃制約了經濟復蘇的步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英國一直按照凱恩斯的“逆經濟風向”原則,運用財政政策調節經濟。危機爆發後,英國則採取了緊縮與寬鬆並舉的政策,以削減快速上升的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的增長。2010年,英國政府宣佈了5年財政緊縮計劃,此後又將該計劃延長至8年。政府力圖通過提高稅率、增加稅收,從開源節流兩個方面改善財政狀況。這一方面導致國內消費進一步萎縮,另一方面也不利於企業增加投資。據統計,2012年英國總投資自危機以來再現萎縮,收縮幅度約為1.7%。與此同時,英國央行連續3年多將利率維持在0.5%的歷史低點,通過降低利率刺激經濟幾乎沒有可能。目前英國央行的量化寬鬆規模總量為3750億英鎊,但從實際效果看,量化寬鬆對英國經濟的提振作用低於此前預測。

  從中長期看,英國經濟仍面臨著多重風險。2011年巴西經濟總量超過了英國,取而代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認為,2020年英國經濟總量預計為3.975萬億美元,將降至第八位,英國面臨著實力不斷下降的風險。英國與歐洲一體化進程漸行漸遠,從拒絕加入歐元區,到拒簽財政契約,再到反對徵收統一金融交易稅,總是扮演“搗蛋鬼”角色,這與英國根深蒂固的“疑歐”傳統和特殊的國家利益不無關係。但是,作為一個貿易大國,歐洲經濟一體化對英國的好處毋庸置疑,疏遠歐盟對英國來説,或許意味著在經濟復蘇之路上又添荊棘。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