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仍缺“特效藥”

2013-01-10 14:00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王偉

  由安倍首相挂帥、全體內閣成員參加、負責指揮和協調日本經濟政策的日本經濟再生總部1月8日召開首次會議,研究並基本敲定了規模總額約2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00余億元)的《緊急經濟對策》框架和主要內容。按照既定程式,日本經濟再生總部下屬的經濟財政諮詢會議將召開會議,11日出臺《緊急經濟對策》,並於15日以內閣決議的形式最終確定。

  據此間媒體報道,針對重振日本經濟的東日本大地震災後重建和加強防災措施,遏制日元升值、努力擺脫通縮,提高經濟增長力等三大課題,《緊急經濟對策》重點從三個方面提出了“災後復興與災害防止對策、依靠經濟增長創造財富、生活保障及搞活地方經濟”等相應對策。這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內容。所謂“安倍經濟學”與“安倍行情”是近來經常見諸當地媒體的兩個詞,“安倍經濟學”是指安倍為實現其在大選期間的承諾,按照年度名義GDP增長3%的經濟增長戰略目標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其中,“加大公共事業投入、大膽的金融寬鬆政策和經濟增長戰略”被視為安倍的“三支利箭”。安倍表示,此次確定的《緊急經濟對策》只是“第一輪”刺激經濟政策,今後還會出臺進一步的舉措。

  日本經濟再生總部會議確定,2013年度實施的《緊急經濟對策》資金總額為20萬億日元,其中政府出資額為10.3萬億日元。在根據《緊急經濟對策》精神編制的2012財年補充預算案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擔額為13.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323億元)。據報道,2012財年補充預算案的核心是總額為5.3萬億日元的公共事業項目,其中包括防災減災項目3.6萬億日元,災後復興費用1.7萬億日元。一般情況下,地方政府理應承擔公共事業當中一定的出資比例,但為減輕地方的財政壓力,中央政府將代為承擔約2萬億日元的財政撥款。同時,因《緊急經濟對策》將基礎年金的政府承擔比例從三分之一提高到了二分之一,由此新增加的2.6萬億日元也加在了2012財年補充預算中。

  此外,會議還明確了一些具體措施,其中包括:政府將動用大規模財政資金用於投資促進民間企業發展,以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設想;成立由首相擔綱的産業競爭力會議,力爭實現“産業投資立國”;建立政府和央行間加強合作的機制,以使央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要求政府各部門在首相官邸的主導下,加快制訂旨在擺脫通縮的政策等。

  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此次《緊急經濟對策》實施後,將拉高國內生産總值(GDP)0.3個至0.7個百分點。據此,日本2013財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2%左右。但持不同意見者認為,安倍的經濟再生戰略過分偏重於依靠公共事業和政府放債,如果日本央行放貸過多,將無法控制物價上漲,倘若在一兩年之內未能培育出新的增長産業,這不僅會産生規模巨大的借貸,還會引發以股票和土地為主的“小泡沫”經濟。也有學者指出,政府在財政上能否保證公共事業投入逐年增加仍是未知數,同時僅靠公共事業投入的增加來刺激景氣,其效果只是一時的。對此,日本財務省反覆申明,目前還缺乏能夠使日本經濟步入穩定增長軌道的“特效藥”。鮑顯銘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