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速放水 中國經濟何以應對

2012-12-17 09:56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范樂

  時隔三月,美聯儲再推出新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專家對其會給中國造成哪些影響,觀點並不統一。當前全球經濟下滑壓力仍然較大,是否放鬆貨幣供給、如何刺激需求仍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

  美聯儲加速放水

  北京時間13日,美聯儲宣佈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美聯儲旗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宣佈,在失業率高於6.5%且未來一兩年內通脹率預期不超過2.5%情況下,保持0~0.25%超低利率不變,並每月採購450億美元國債替代此前的扭轉操作(OT)。

  這意味著美聯儲此後的寬鬆規模將達到每月850億美元。有分析指出,這一措施在目前第三輪量化寬鬆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增大美聯儲的資産規模。

  儘管市場普遍預計到美聯儲將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政策,但市場仍在這一消息發出後出現波動,除了美元指數降低外,紐約商品交易所2013年2月份交割黃金期貨價格當日收盤價也上漲至每盎司1717.90美元,漲幅為0.5%。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此次量化寬鬆政策是第三輪的擴大,之前的扭轉操作在年底到期後,美聯儲通過這個辦法把投放的流動性額度繼續承接。

  安邦諮詢首席研究員陳功認為,新一輪量化寬鬆的推出也與美國房地産市場有關。美國馬上迎來明年春季的購房潮,這需要有更寬鬆的信貸支援。房地産市場的改善對美國提高經濟增長、降低失業率有幫助。“QE3齣來時對當地房地産影響甚好,因此美聯儲才大膽推出QE4。”

  劉東亮認為,從前三輪量化寬鬆來看,無論是對通脹還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都有限,這次影響也不會特別明顯。

  對中國影響判斷不一

  專家對於該項政策對中國影響究竟如何産生了分歧。有專家指出,如今從全球來看通脹壓力不大,通縮壓力可能更大,以美聯儲推出QE4的規模來看,影響可能不會太大,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去負債、去杠桿的過程中,無論對實體經濟還是對金融市場可能影響都有限。

  劉東亮説,目前來看該政策對國內不會有直接影響,由於國內資本市場表現很差,國際資本不太會直接抄底,而且我國對資本進行管制,因此國際資本短期流入中國的可能性不大。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聯儲加速放水在預期之中,讓市場比較關注的是人民幣的表現。QE3推出時,由於人民幣政策保持觀望,匯率市場上一度出現人民幣連續漲停的異常現象,因此QE4齣臺後,人民幣是否會繼續升值值得關注。

  不過,劉東亮認為,此前的QE3對人民幣市場影響不大,因為人民幣還是境內市場,人民幣連續漲停很大程度是商業銀行和央行博弈的結果。劉東亮説,此前央行的政策信號讓商業銀行認為人民幣將繼續升值,進而都拋售美元,使得人民幣連續升值。新一輪量化寬鬆的影響可能更多來自心理上對熱錢入境的估計。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則認為,QE4是前幾輪量化寬鬆的延續,也將會使之前“熱錢入境”的問題重演。從2009年美國實行第一輪量化寬鬆開始,對我國造成了輸入性通脹壓力,2011年開始顯現為高通脹、流動性過熱。美國在制定政策時從來不管別人,使得2011年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干預匯率。

  適度放鬆貨幣提振經濟

  對於中國來説,還應該想辦法提振需求。劉東亮説,結合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來看,刺激需求是當前經濟最應關注的,長期依靠投資企穩的經濟風險很高。

  左小蕾認為,中國經濟除了加快轉型,也不應過度依賴外需,而應以穩定的心態接受經濟適度放緩。地方政府明年可能準備了大規模的投資計劃,但這種投資是以高投入低産出為代價的,不值得提倡。“要改變粗放式的招商引資模式,注重節能環保優先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建議,中國可適度放鬆貨幣供應。由於我國把防範通脹、穩定物價作為主要目標,使得貨幣收縮過緊。各項指標表明通脹已不是最大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今年M2年增速14%的目標有些低,造成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發生。而美國9月推出的QE3正好在一定程度上使外幣流入增多,外匯佔款由負轉正,也使經濟有所回升。

  袁鋼明説,在結構上QE4可能使外資流入房地産市場,間接使中國經濟回升,但也會直接造成泡沫風險加重。中國應一方面控制外資熱錢流入,一方面適度放鬆對中小企業的貨幣供應。

  劉東亮説,當前除了宏觀層面,也要關注企業微觀層面,包括光伏、鋼鐵等行業信用風險正在惡化,一旦爆發可能涉及債券市場、銀行市場、理財産品體系,應予以關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