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企業恐成美國QE4“池魚”

2012-12-14 13:57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范樂

  美聯儲議息會議推出的QE4讓大洋彼岸的中國出口企業倒吸了口涼氣。截至目前,美國對華實際投資近700億美元,中國對美金融和非金融類投資近100億美元。QE4的推出或將直接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進而直接影響中國出口企業。

  北京時間12月13日淩晨,今年最後一次美聯儲議息會議的結果終於從太平洋彼岸傳來。

  議息會議後發佈的聲明透露,為支援經濟更強勁復蘇,並幫助確保通脹隨著時間的推移達到與目標最一致的水準,美聯儲麾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將繼續按每月400億美元的進度購買機構抵押支援債券(MBS)。同時,委員會還將購買較長期公債,初步進度為每月450億美元,即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加上此前的QE3,則每月總計購買資産約850億美元。

  美聯儲還首次為維持0~0.25%的超低利率政策設定了具體門檻,即:失業率高於6.5%,未來1~2年通脹預期不超過2.5%,長期通脹預期穩定於接近但不超過2.0%的水準。

  此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調降了對2012直到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瞭美聯儲為何推出新的QE項目。

  或推高全球通脹水準

  “QE4充分説明瞭美國經濟存在問題,”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每月加印450億美元的鈔票購買國債,必然帶來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世界範圍的通脹。”

  美國對自身經濟的復蘇力度還不滿意。議息會議後發佈的聲明顯示,雖然美國近幾個月經濟活動和就業繼續溫和擴張,失業率自夏季已經有所下降,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認為這一比率仍處於高位;家庭支出已繼續增加,樓市進一步顯露改善跡象,但企業固定投資增速已經放緩。委員會仍擔心如果沒有足夠的寬鬆政策,經濟成長可能不夠強勁而無法令就業市場狀況持續改善。

  周世儉指出,雖然從一方面看QE4對美國經濟復蘇有一定的幫助,可帶動中國産品出口,但另一方面,美聯儲的印鈔機加印了450億美元,等於翻了一番,這是在透支美元信用。“美國沒有承擔起國際大國的責任,通過印鈔來掠奪全世界的財富以刺激美國經濟,所印的鈔票只有約30%在美國國內流通,而另外70%則注入了國際市場,導致美元縮水。”周世儉認為,綜合兩方面的因素來看,美國的行為對世界弊大於利。

  周世儉還指出,不僅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在搞量化寬鬆,這實質上是在進行印鈔比賽,必將推高世界範圍的通脹,這種行為損人不利己。

  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主任何偉文則認為,對量化寬鬆不應公式化地套用過時的分析。嚴格地説,量化寬鬆並未帶來貨幣發行量的猛增和美元氾濫,其實質是美聯儲主要通過改變資産負債表的結構來提供流動性,而不是大量增發流動性。

  中國出口企業承壓

  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果出來後,非美貨幣漲勢明顯,金銀、原油、美三大股指及CRB指數(期貨價格指數)均上漲,唯獨美元指數跌至79.89點,下跌了0.21%。“QE4的推出必然會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美元貶值會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企業産品出口美國難度加大。從生産及銷售的成本投入産出比來看,中國企業想要保證利潤,有一定的困難。”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

  從今年前11個月的數據來看,中美雙邊貿易額增速出現下降趨勢,今年年初預計的突破5000億美元的目標難以實現。加之歐洲市場需求緊縮,我國外貿環境較為嚴峻。白明指出,在世界市場整體不振的情況下,我國企業的産品價格上不去,若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則兌換成人民幣後,企業所得的利潤會更少。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武漢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教授苗迎春也表示,美聯儲繼續擴大QE3規模,增加了國際市場的資本流動,雖不是專門針對中國,但中國也必然會受其影響。“這會進一步抬高我國的物價,提高大宗商品價格,推高通脹水準。美國通過貨幣政策來保證美元地位,中國出口企業的難度肯定會加大。”苗迎春説。但他同時指出,因為人民幣幣值變化主要還是取決於國內經濟狀況和政策,因此QE4可能會提高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但這種壓力仍在可控的範圍內。

  為化解QE4中國産品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思考如何通過提高産品技術含量、品牌知名度、附加值,從而提高國際競爭力仍是老生常談。白明也表示,我國企業現在已經意識到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措施,9月國務院出臺了外貿“國八條”,都在積極探尋中國外貿企業的新出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