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MF展望報告看世界經濟前景

2012-10-11 09:00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范樂

  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2012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和《財政監測報告》,對世界經濟做出了黯淡的評估,下調今年7月對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稱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問題始終威脅世界經濟復蘇的前景,而發展中經濟體也開始面臨經濟減速的現實。

  債務問題將長期化

  近期,困擾世界多時的歐債危機出現緩解跡象。8日,歐元區財長會議決定向重債國葡萄牙提供一筆新的救助貸款,並正式啟動了永久性救助工具——歐洲穩定機制(ESM),被認為是解決歐債危機的又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然而,對於歐債危機的走向,專家們卻有不同的看法。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經所所長陳鳳英看來,儘管前路仍有坎坷,歐債危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8日ESM的啟動,連同之前建立的 “財政契約聯盟”、“銀行監管聯盟”,歐元區已在制度層面建立了一道道“防火牆”,接下來需要的就是落實。而市場最為擔心的西班牙、義大利兩國是具有解決債務問題的能力的,今年9月初歐洲央行宣佈出臺新的購債計劃後,西班牙和義大利的融資成本已明顯下降。陳鳳英也注意到,IMF對於世界經濟的中長期預測高達4%,與短期的“唱衰”形成對比,因此世界經濟的困難應該只是短期的。而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經所副所長徐明棋則更多地強調了存在問題的一面。他認為,ESM是早已定了的事,問題在於它的資金來源存疑,如果市場對於其資金籌措産生懷疑,其現有的Aaa級評級也會下調。就在ESM生效當天,穆迪就將其Aaa評級給出負面展望。從長期來看,歐元區各國必須在歐洲央行擔當“最後借款人”、向重債國注資問題上達成共識,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相對來説,美國經濟近期稍有起色,此次是唯一增長率被調高的發達國家。徐明棋就此指出,美國經濟確實有所鞏固,但除就業率外的消費指數、房地産指數等景氣指標均無起色。相對於歐洲,美國調控經濟的手段更為靈活,但也面臨著突破債務上限後,不得不自動削減財政開支的“財政懸崖”,可能威脅經濟復蘇前景。事實上,美國的國防開支已自動削減,而佔GDP超過100%的債務繼續上升,必然威脅到美元霸權。

  需要發掘新增長點

  受到發達經濟體進口萎縮的拖累,“被危機”的新興經濟體也開始減速。不過,相比之下,後者的經濟“硬指標”要好看得多。陳鳳英指出,以中國為例,即使是下調後的7.8%,在各主要經濟體中仍是最快的,不存在所謂“硬著陸”的問題。而不久前國慶長假期間噴涌而出的巨大消費潛力也説明,問題並不在於缺乏資金,關鍵是缺乏合適的投資和消費渠道。根據經驗,每人平均GDP達到3000至5000美元之間時,消費將發生井噴式增長,而早已超過3000美元的中國對此準備還顯不足。IMF報告第三、四部分,就是講新興經濟體的中産階層崛起。隨著發達國家消費能力的飽和,新興經濟體必須轉向更重內需的方向,必鬚髮掘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後者對於發達經濟體也是一樣,美國近年來就在力圖佔領新的經濟制高點,通過3D列印機等一系列科技創新“重拾”實體經濟。徐明棋也表示,經過三輪“量化寬鬆”,國際市場資金氾濫,可這些錢卻未能“下沉”到企業手中,原因就在於缺乏有效益的投資點,使資金無法進入生産領域,創造新的價值。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轉型、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世界各國都無法回避的重大課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