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國際機構為全球經濟把脈 歐美宜繼續寬鬆

2012-10-10 09:38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輯:王偉

  最近兩天,世行、經合組織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三大國際機構相繼宣佈,下調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增長預測。受歐債危機等因素拖累,世界經濟前景愈加令人擔憂,二次衰退的風險上升,這也為本週在東京參加IMF和世行秋季年會的各國決策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外部大環境拖累下,中國、印度等大型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也被下調。不過,IMF認為,中國等新興市場不會出現“硬著陸”。

  全球經濟放緩風險高得驚人

  9日,IMF在東京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為IMF和世行的秋季年會拉開序幕。根據報告,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被進一步下調,刷新金融危機觸底以來的低位。

  上述報告預計,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降至3.3%,為自2009年經濟衰退以來的最低增速。IMF預計,明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6%。相比今年7月的預測值,IMF對世界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速預期分別下調了0.2和0.3個百分點。

  更糟的還可能不限於此。IMF強調,上述預測基於兩大前提,一是歐洲政策制定者能夠控制住歐元區危機,二是美國政策制定者能採取行動解決“財政懸崖”問題。如果任何一項前提未能實現,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都會進一步顯著惡化。

  IMF在報告中警告説,全球經濟進一步放緩的風險 “高得驚人”,出現二次衰退的風險已顯著上升。該機構預計,明年,世界經濟增速跌破2%的概率升至17%,增長低於2%意味著發達國家可能盡數進入衰退,而新興經濟體的增長也會顯著滑坡。

  中印也“扛不住”

  此前一天,經合組織發佈報告指出,從領先指標來看,未來幾個季度,全球多數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將繼續減速。

  8日早些時候,世界銀行針對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發佈的經濟形勢報告也發出了悲觀信號。報告進一步調低今年該區域經濟增長預期至7.2%,這是自2001年以來經濟增長最慢的一年,甚至低於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經濟增速。

  近年來,基本面更為穩健的新興經濟體被寄予了拉動世界經濟的更大期望。但根據上述三大機構的最新報告,受歐美因素拖累,中印等主要新興經濟體也出現了“扛不住”的跡象。

  IMF週二下調了中國和印度的增長預期,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7.8%,明年增長8.2%。之前的預測分別為8%和8.5%。而印度今年的經濟增長則被下調至4.9%。

  世行則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低於5月份預測的8.2%,2013年經濟增速將升至8.1%。

  歐美宜繼續寬鬆

  不過,不少機構都相信,中國經濟不會嚴重惡化。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9日説,中國、印度、巴西經濟不會出現“硬著陸”,因為中國已經對經濟放緩做出適當應對,經濟增長應會逐步提速。

  世行的報告則指出,中國最近幾次降息和其他貨幣政策的效果已開始顯現,加之近期公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等數據日顯積極,中國經濟呈現復蘇跡象,預計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概率較小。

  面對全球經濟增長遭遇的嚴峻挑戰,本週在東京開會的各國決策者急需尋找解決方案。本週,IMF的一百多個成員齊聚東京,召開世行和IMF秋季年會。如何提振信心,扭轉當前經濟低迷的態勢,將是急迫和現實的課題。針對當前歐債危機仍未平息、發達經濟體增長低迷的現狀,IMF建議,歐洲央行應在可見的未來維持低利率,或進一步下調利率,同時應該繼續向銀行提供足夠的流動性。

  IMF還對美聯儲表示了支援,贊同美聯儲推出QE3並推遲到2015年中期之前維持低利率立場。IMF稱,這些都是限制下行風險的及時舉措,在政府和家庭繼續去杠桿化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需要保持寬鬆。(記者 朱周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