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盜刷”監管難 發達國家也不“靠譜”

2012-09-06 10:16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范樂

  7月17日,廣州的朱女士在銀行卡不離身的情況下,被異地盜刷596萬元,成為近年來廣州地區被盜刷數額最大的信用卡詐騙案;8月26日,身在廣州的金先生8張銀行卡均隨身攜帶,密碼各不相同,卻在一小時內于東莞相繼被“盜刷”11萬元……

  最近,在廣東甚至全國,銀行卡“盜刷”事件頻頻見諸報端,令人談“盜刷”而色變。根據廣東省銀監局的數據,去年四大國有銀行廣東分行關於克隆銀行卡的投訴高達1280宗,涉及金額2919萬元。

  其實在國外,對銀行卡“盜刷”的監管也是一個難題。馬來西亞曾有銀行被“盜刷”刷倒閉了,直至更換晶片卡後才稍有改善;因為處罰力度小,英法等歐洲國家繼東南亞地區後也成為了信用卡“盜刷”的新“災區”;在美國,“盜刷”也時有發生,但銀行一般會在簡單調查後30日內向客戶退款。

  馬來西亞

  銀行曾因被“盜刷”倒閉

  眾所週知,東南亞地區是信用卡“盜刷”的重災區,尤以馬來西亞、泰國為最。一些去過東南亞旅遊的遊客,甚至在回國後被銀行建議換新卡。

  前幾年,馬來西亞因為盜刷太猖獗,曾經有一家銀行因此倒閉。據報道,馬來西亞當時很多銀行員工把信用卡資訊賣給“盜刷”者。由於法律規定“盜刷”産生的損失由銀行全數負擔,有一家銀行就因為不堪賠付鉅額“盜刷”損失而倒閉。

  後來,馬來西亞政府大力整治“盜刷”問題,把國內所有的信用卡都從磁條卡升級為晶片卡。信用卡安全等級提高後,“盜刷”亂象大為改善。但對旅遊者來説,馬來西亞“盜刷天堂”的惡名猶存。

  英國

  針對遊客的“盜刷災區”

  李小姐在英國完成了本科和碩士課程,曾于2004年至2010年在英國生活了六年半時間。據李小姐透露,她和身邊的留學生大多辦理了當地銀行的儲蓄卡和信用卡。英國普遍使用的也是“磁條卡”,但她在留學生群體甚至本地同學中從來沒有聽説過“盜刷”的例子,報紙和電視上也鮮見關於銀行卡“盜刷”的報道。

  雖然針對本地人的“盜刷”並不嚴重,但針對外地遊客的“盜刷”行為近幾年在英國開始大增。某年耶誕節,一些中國遊客在當地一台自動取款機(ATM)取款時,被套取銀行卡資訊,導致損失。由於英國對“盜刷”信用卡行為的處罰並不嚴厲,因此很多犯罪人員前往英國以購物的形式“盜刷”信用卡。按照英國法律,即使“盜刷”者被抓,最多被關押46小時就能放出來。英國因此成了信用卡“盜刷”的新“災區”。

  對於同樣的“盜刷”罪行,法國一般會判6個月到一年監禁,震懾力也不大,因此也常有“盜刷”客光顧。

  而日本對信用卡“盜刷”基本不抓,也成為“盜刷”的重災區。

  國際“盜刷”集團猖獗

  據媒體報道,信用卡“盜刷”行業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信用卡數據來源地主要在歐洲,多數來自俄羅斯駭客,該國的“駭客産業”非常發達,駭客們經常在一些信用卡論壇上發佈相關資訊,尋找買家。信用卡被克隆後,就被賣至世界各地“盜刷”。

  據稱,信用卡的資訊從10美元到100美元不等。差價來自於國家、銀行和卡等級的差異。比如,中國信用卡的資訊每張不到10美元,而一張來自西方國家的信用卡則要80美元起,金卡100 美元、白金卡120美元。

  美國

  普通銀行卡限制多

  在美國,由於銀行儲蓄卡的使用限制比較多,所以“盜刷”的情況多數出現在信用卡上。據美國銀行業從業人士稱,如發生信用卡“盜刷”事件,銀行在簡單調查核實後,一般會在30個工作日內將款項退還給用戶。

  美國大多數銀行儲蓄卡的功能僅限于在櫃檯和ATM取款,只有少數標有“VISA LINE”字樣的儲蓄卡才可以用於POS機刷卡消費,並且會收取2美元左右的服務費。此外,所有儲蓄卡都不允許用於網上交易。以上使用限制致使儲蓄卡被“盜刷”的幾率並不高。如果客戶認為自己的儲蓄卡有洩露密碼或被“盜刷”的風險,可以向銀行申請銷戶換卡。

  信用卡“盜刷”的風險比較大,特別是持卡人在網上或一些不熟悉的地方消費時,信用卡資訊確實容易洩露。由於電話銀行和銀行短信通知的服務在美國並不普及,銀行在監控到異常消費時會致電持卡人確認。

  如果發生被“盜刷”的事件,銀行會對持卡人在“盜刷”事件發生時所在地、正在做什麼等資訊進行簡單調查,予以確認後,一般在30日內向客戶退款。通常,銀行不會以持卡人過失或詐騙為由拒賠。

  境外刷卡取款小貼士

  1.卡不離身。

  2.儘量在正規商店刷卡,對可疑的小店要有警惕。

  3.刷卡消費時卡不離眼,在公眾場合刷卡輸密碼時,可用一隻手擋住密碼鍵盤,防止他人偷窺密碼。刷卡完畢立刻收回自己的銀行卡。

  4.取款時要注意取款機周圍情況,看是否有人窺視,操作時應避免他人干擾,防止他人偷窺密碼;查看取款機是否有異常;遭遇吞卡、未吐鈔等情況,應撥打發卡銀行的海外客服熱線及時與發卡銀行取得聯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