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近日,英國一台ATM機發生故障,顧客取款時會吐出雙倍數額的現金,消息不脛而走,很多人趕來提款。儘管英國警方表示,如果顧客在取現時已發現ATM機發生故障並且繼續取錢的話,銀行方面可以欺詐罪追究顧客責任,不過銀行最終稱,他們不會追討多支付的錢,因為出錯的是銀行,顧客不必為此負責。
天上真有如此掉餡餅的好事!難怪國人總是被批評崇洋媚外,畢竟連國外的ATM機“瘋狂”起來也比中國的來得“優秀”。因為許多人都記得,2006年4月,小夥子許霆在廣州某銀行ATM機“惡意取款”17.5萬元,後被判5年有期徒刑。
這兩台ATM機所引發的事件,導致了社會各界對此産生熱議。其中,最大的焦點莫過於,為何外國銀行不追究,而我們的銀行卻要追查到底呢?
我認為,英國的ATM機之所以“謙卑”,而中國的ATM機卻如此“高傲”,並非是國情不同而造就不同的社會現象。至少無論是英國公民,還是中國公民,對待ATM機的“瘋狂”所採取的態度都是一樣的。也不是説外國的銀行文化水準足夠高,而我們中國的銀行則太過於粗糙,才導致了最終處理方案不同。
公眾對待英國銀行的“寬宏大量”的羨慕,以及對待許霆案的爭議,並非集中在犯不犯法,而是量刑是否過重。從法律意義上而言,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銀行必須為自己的錯誤埋單,同樣,銀行也有依法向客戶追償的權利。這一點,英國警方也展示了明確的態度,是銀行最終放棄了追償的權利。這在英國也並非普遍現象,例如2002年英國一家銀行ATM機故障,朱伯特一家人取走了13.441萬英鎊。最終,銀行追究責任,朱伯特一家人被判一年左右的監禁。
當國人還為“離櫃概不負責”的真鈔假鈔擔心的時候,當國人還把“珍愛生命,遠離瘋狂ATM機”作為警示名言的時候,英國的銀行卻給我們國內的銀行上了重要的一課。
每個人都十分清楚,銀行並非慈善機構,中國的銀行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最為關鍵的是,英國的銀行通過這次事件表明瞭一種態度,讓銀行的客戶感受到什麼叫公平,讓客戶相信“顧客永遠是上帝”並不是一句空談。
銀行把姿態放下來似乎在向世人表明,錯誤在所難免,但是需要分清楚責任,敢於承認、勇於承擔,才能減少未來更多的錯誤。或許,最讓國人感到憤懣的,就是這種姿態不同的強烈反差,許霆案發生至今,我們從來也沒有見過銀行出來承認自身確實也存在失誤。
有人猜測,英國的銀行之所以這麼處理,或許是考慮到故障持續時間不長、損失不算太大,不如將錯就錯,做個順水人情,賠本賺吆喝;也有人猜測,如果銀行大費周章地向數百人追賬,萬一處理不當有可能引發形象危機,説白了就是追回的成本有可能遠大於實際的損失,那倒不如放低姿態,博一個客戶皆大歡喜的局面。
話説到這兒,或許外國銀行為何不追究,而我們的銀行卻要追查到底這個問題已經不重要,重要的反而是通過這次事件,我們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去理解,為何英國能夠造就倫敦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或許就是因為倫敦有著千千萬萬家這樣的銀行。而這家英國的銀行通過這臺“瘋狂”的ATM機,不費一分一毫就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國所有的主流媒體上打了一個鮮活的廣告,讓我們都知道這家銀行叫——匯豐銀行。
為何英國能夠造就倫敦這樣的國際金融中心?或許就是因為倫敦有著千千萬萬家這樣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