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在北京時間23日公佈《東亞經濟半年報》稱,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但增速比金融危機後的峰值有所放緩,預計該地區發展中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速為7.6%,低於2011年8.2%的增速,且較世行去年11月份預計的7.8%有所下調。世行還將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由8.4%降至8.2%。
警惕貿易和金融衝擊
在這份名為《抓住新的增長源》的報告中,世行表示,從全球範圍看,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仍令人印象深刻,其2010年和2011年的經濟增速分別達10%和8.2%,高出全球發展中國家同期均值兩個百分點以上,且該地區貧困率繼續下降。之所以預測該地區發展中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速會放緩至7.6%,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速預期放緩拉低了區域總量,如果不包括中國,該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2%,這主要因泰國經濟活動將恢復至洪災前水準。
世行東亞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郝福滿説:“大多數東亞經濟體都有準備能夠應付再度出現的外部衝擊。實踐證明內需具有抗衝擊力,另外,該地區多數國家擁有經常賬戶盈餘和高額外匯儲備,且銀行系統從總體看資金狀況良好。不過,來自歐洲的風險有可能通過貿易和金融聯繫對東亞地區産生影響。”
報告稱,歐盟、美國和日本這三個經濟體佔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出口量的40%以上,另外,歐洲的銀行為東亞發展中國家提供三分之一的貿易和項目融資。
世行建議,鋻於外需可能會持續疲弱,東亞地區發展中國家需要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轉而更多地依靠內需來維持高增長。許多國家已經在朝這個方向邁進,但再平衡還存在進一步推進的空間。另外,在該地區貨幣當局採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時候,不應忽視通脹風險,特別是高油價的潛在衝擊,“經濟活動的上升也會對通脹構成上行風險,因此政策制定者需準備好扭轉當前的寬鬆舉措”。
外需拖累中國經濟增長
報告表示,近期中國經濟持續疲軟,GDP同比增長率從2010年的10.4%降至2011年的9.2%,2012年第一季度更是下滑到8.1%。此期間,投資和凈出口的疲軟成為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報告認為,影響整體物價的主要因素——食品價格近期已經實現回落,且勞動生産率的持續快速增長部分抵消了工資上漲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收支平衡方面,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從2010年的4.4%降至2011年的3.4%,這主要因製造業出口放緩所致,另外外國直接投資也因不確定性增加而縮水。
關於短期前景,報告認為,外部因素的疲軟和國內樓市的進一步調整將是中國經濟的最主要風險點,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8.2%,但會在明年反彈至8.6%。國內需求將為經濟增長貢獻8.4個百分點,而外部需求則拉低0.3個百分點。今年的通脹率預計將在3.2%。
在中長期,世行表示,中國面臨的挑戰在於亟須尋求更加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方式,但經濟增幅逐步放緩是毋庸置疑的。中國還將面臨人口結構的較大變化,勞動力人口預計將會很快萎縮,而投資率已經相當高,以至於無法在排除社會和環境負面效果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