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評級遭降 總理炮轟標普評級未基於事實

2011-09-21 10:08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思羽

  昨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2011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顯示出全球經濟復蘇遭遇新挑戰。而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對義大利評級的下調,也使得義大利債務問題愈演愈烈。為了規避影響,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稱評級未基於事實。

  標普下調義大利評級

  標普19日宣佈,將義大利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從A+降至A,前景展望為負面。A評級在標普的評級等級中為“投資級”的第六等,距離“投機級”僅有兩級之遙。

  分析人士指出,評級下調將繼續推高義大利的融資成本。由於投資者越來越不看好義大利國債,上周義大利財政部不得不以5.6%的超高利率發行了65億歐元的五年期國債,而在7月的上次拍賣中利率不到5%。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19日收報5.6%,與德國國債的息差達到379個基點。在歐洲央行內部,對是否應繼續入市購買義大利國債分歧越來越嚴重,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施塔克也因此辭職。

  在希臘債務危機愈演愈烈之際,義大利評級下調對歐洲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由於義大利債務總額超過了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愛爾蘭四國之和,因此被視為是“大到救不了”的國家。受降級影響,昨日,東京匯市早盤開盤後歐元繼續下挫,對美元匯率跌至1:1.36區間,亞太股市也普遍低開,摩根士丹利亞太指數開盤跌1.1%。

  體制“軟肋”拖拽義大利評級

  據稱,義大利評級被下調並非意外。其去年公共債務總額已達1.9萬億歐元,佔GDP的比例狂飆至119%,這一比例在歐元區內僅次於希臘。近半年來,義大利持續為債務危機困擾,國債收益率不斷上升,這意味著意大利的融資成本不斷上升。十年來,義大利經濟幾乎零增長,傳統經濟競爭力在全球化大潮中正日漸式微,經濟的體制性弊端卻日益凸顯。

  除了經濟因素,評級下調的緣由中還有政治因素。如標普所説,“義大利脆弱的政治聯盟以及國會內部的政策分歧,將掣肘政府應對國內外宏觀經濟挑戰的努力。鋻於義大利融資環境收緊以及財政緊縮,全國改革方案對改善經濟狀況的作用可能十分有限”。

  如今義大利面臨三個層面的風險和考驗。從短期來看,能否持續獲得歐洲央行的支援尚不明朗;政府緊縮方案是把“雙刃劍”,也可能會對財政、經濟造成損失;另外,義大利和其他出現債務危機的歐洲國家所面臨的並不是簡單的收支失衡問題,而是根本性的經濟擴張動能不足問題。

  意總理稱標普評級不客觀

  對於這種評級下調,貝盧斯科尼立即做出回應,稱標普的決定是受到媒體的影響,並未從事實角度做出評估。

  貝盧斯科尼在當天發佈的聲明説,義大利政府能夠在議會中獲得信任,體現了政府在議會中依然擁有穩定的優勢地位。標普似乎聽信了媒體的報道,而不是通過事實做出評估,標普的評估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並強調,義大利已經出臺干預措施,旨在2013年實現預算平衡,政府正在籌劃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這些措施的成果將在中短期內顯現。

  義大利議會上周已經通過了貝盧斯科尼提出的540億歐元(約合730億美元)財政緊縮計劃,希望通過提高增值稅、加大打擊偷稅漏稅等措施,實現預算平衡的目標。但是不少經濟學家指出,目前意政府乃至整個歐元區在應對債務危機上,還僅僅以緊縮開支、修復政府短期資産負債表為主攻方向,在體制性改革問題上卻重視不夠。倘若這些陷入危機的南歐國家不進行一番傷筋動骨的體制性改革,債務危機將無法獲得根本性解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