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綵排”債務違約?

2011-07-27 10:05     來源:國際金融報     編輯:王思羽

  距離8月2日債務大限僅有5天,美國兩黨談判還是一張“空頭支票”。

  “時間正在流逝,問題顯然需要即刻獲得解決。”7月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發表講話,敦促美國儘快打破債務政治僵局,上調法定債務上限,否則將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如今就連美聯儲和美國企業都做好了應急方案,海外投資者能不心焦嗎?

  膽大:坦然綁架世界經濟

  為了緩解談判僵局,總統奧巴馬取消了週一的競選籌款活動,隔空警告共和黨,“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目前的道路上,不斷上揚的債務會讓我們損失就業機會,並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6個月的短期協議不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會置主權債務評級于危險之地,所以兩黨必須妥協,應對未來的財政赤字。”

  受奧巴馬講話打壓,美元兌主要貨幣全線下挫,美元指數觸及一個月低點73.71。

  用美國人的話説,兩黨這是在玩“誰更膽大”的遊戲,他們不管是否“綁架了世界經濟”,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7月26日,白宮表示支援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哈裏裏德提出的,用10年內削減政府開支2.7萬億美元來換取債務上限調高2.4萬億美元的計劃,但不包含奧巴馬先前提出的1.2萬億美元增稅計劃。白宮之所以讓步,是因為這一計劃可以讓政府支撐到2013年,絕對不會耽誤大選。但共和黨仍堅持將債務上限暫時上調6個月,並不支援增稅計劃,眾議院議長博納提議10年內削減赤字的力度要增加至3萬億美元。

  厚臉皮:拿別人的籌碼博弈

  7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訪問香港時,對中國有關領導表示,“政治爭吵是民主解決問題的一部分,我相信國會將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協定。”

  美國官員在最後時刻還在安撫世界信心,但如果兩黨在8月2日還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美國債務違約是必然的事。

  事實上,美國政黨博弈壓根沒打算對世界經濟負責。因為不管談判結果如何,無非就是違約與不違約這兩種結局,對海外投資者而言,兩個結果都會吃虧。

  “時至今日,美國表現仍很淡定,美國股市仍很平和,種種跡象表明美債很有可能違約。”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立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提高美債上限就是個數字遊戲,自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後,實際上就折射出了債務違約的狀況。不論是民主黨,還是佔據上風的共和黨都自恃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不可替代性,借助財政違約的籌碼來爭奪自己的利益。

  近期以來,隨著黃金價格的繼續走高,美元和美債價格卻沒有下跌。一位分析師説,這樣的情形16年前就出現過。美國政府曾于16年前克林頓執政時期出現過短暫的“關門倒閉”現象,但諷刺的是,停止運作一年後,美國政府便出現了數十年來的首個財政盈餘,且在1996年至2000年之間保持了財政盈餘。

  發酵:在別人家裏玩火

  然而,美國人卻不像海外投資者那麼樂觀。目前,美國本土企業一邊對債務談判抱有希望,一邊正在準備現金,隨時準備向海外轉移。美聯儲也留了一手,費城聯儲主席普羅索上周表示,美聯儲正積極準備美國違約的緊急方案。

  孫立堅則認為,即使美國真的出現違約、信用級別被調低,吃虧的不是美國,而是靠美元貨幣謀生存的世界各國,“這與在別人家裏玩火惹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孫立堅認為,假如美國違約,至少會出現以下三種情形:其一,國際金融體系賴以生存的基準利率將不復存在,所有與此相關的産品及其各類衍生産品必須重新定價,這肯定會擾亂金融市場的各種交易和合約,破壞性將遠超雷曼兄弟倒閉帶來的衝擊。其二,美國國債價格大跌,資金流出美國,給美國經濟造成重創,世界經濟陷入“二次衰退”。其三,美國的借貸成本大幅度提高,“現金危機”再次襲來,不管企業還是個人,都會一窩蜂地將資産兌換為現金,美國金融體系再度崩潰。

  對中國來説,美元疲軟,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出口受影響,會直接影響GDP增速。孫立堅認為,如果美國違約,短期中國沒有較好的應對措施。不過,長遠看,應該找出一條符合自己發展的出路,不要學其他國家搞虛擬經濟,應該根據産業情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逐漸降低對美元的依賴。適度減少外匯儲備,外匯應該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也有學者指出,一個靠信用和借債發展的傳統國家不會拿立國之本開玩笑。美國國債違約可能危言聳聽。

  上海浦東美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敦仁就樂觀地認為,美國違約的可能性較小,預計兩黨會作出適當讓步。他認為兩黨博弈沒有絕對的錯誤,雙方必然會讓步,最終走中間路線。(記者王麗穎 實習生 胡哲)

分享到: 新華微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