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談判回到原點還是妥協前兆?

2011-07-27 07:1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債務上限談判毫無進展,分析人士認為仍有轉圜空間  

  美債談判僵局仍在繼續發酵。7月25日晚,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博納在黃金時間先後發表電視講話,相互抨擊對方是造成談判陷入僵局的原因。在美債違約最後期限已迫在眉睫、全球股市已開始感到不安的敏感時刻,兩位談判的關鍵人物針鋒相對,令談判前景更加不明朗。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只是雙方玩弄的政治伎倆,美債談判依然有轉圜空間。

  似乎回到原點

  奧巴馬將抨擊矛頭直指共和黨中的保守派,指責其拒絕“平衡方法”、一味堅持“只減支、不增稅”,將美國逼到了危機邊緣。他警告美國人,如果發生債務違約,美國將史無前例地失去已擁有一個世紀之久的AAA信貸評級並深陷經濟危機,從信用卡到抵押貸款,再到車貸的利率都將飛速上漲,其後果相當於大幅增稅,每個美國人都將感受切膚之痛。博納則在回應中稱,奧巴馬所謂的“平衡方法”不過是一種“大開支、高稅收”哲學,是造成談判破裂的主因。博納強調“美國絕不會違約”,稱美國人不會在沒有顯著削減開支的情況下接受債務上限提升,奧巴馬想要一張可以任其填寫的“空頭支票”的情況“不會發生”。

  當天早些時候,共和黨與民主黨領袖博納和裏德正式提出了解決政府赤字和提高債務上限的不同方案。兩個方案主張減支的數量相當,均不包含增稅內容,但在應一次性提高債務上限還是分兩次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存在分歧。奧巴馬對民主黨的方案表示了溫和支援,指責共和黨的方案“不負責任”、“不解決問題”。同時,奧巴馬再度提出增稅內容,呼籲選民支援平衡的減赤方案。由於從談判伊始共和黨就對增稅堅決説“不”,許多分析人士認為,已持續1個多月的債務上限談判似乎毫無進展,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原點。

  妥協前的“最後邊緣遊戲”

  美債談判涉及提高債務上限與減少赤字兩方面內容,兩者本不相關,但2010年中期選舉後的美國政治氣氛使兩者糾纏在一起。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大獲全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年來美國選民對政府鉅額債務表現出了強烈關切,而共和黨在競選之際就承諾,在不提高稅率的前提下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中期選舉之後,共和黨內與茶黨關係密切的新生代更是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把減少國債作為提高債務上限的前提。共和黨削減開支的主要手段是削減福利,民主黨則主張對富人增稅。在2012大選年臨近之際,雙方各執己見,都不想失信于各自選民。奧巴馬則提出削減開支、增加稅收、改變福利的折中方案,試圖取悅中間獨立派選民,但卻兩頭不討好。迄今為止,債務談判中一個又一個方案紛紛出臺,但都沒能避免迅即夭折的命運。

  距離美國提高債務上限的最後期限只剩一週時間,美國的報紙上不乏“美國信貸降級逼近”的大標題。在全球金融市場上,針對美國債務違約的保險性衍生産品信用違約交換(CDS)已上升。有分析認為,在如此關鍵時刻,奧巴馬和博納在電視上相互指責的做法無異於使美債問題雪上加霜。但曾先後在尼克松、福特、裏根和克林頓政府中任職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戴維德戈根認為,談判雙方很可能是在利用目前的僵持局面,逼對方做最後的讓步,是典型的妥協前的“最後邊緣遊戲”。

  《華盛頓郵報》認為,27日將是一個關鍵點。當天,美國國會將對博納和裏德的方案投票表決,“只有當兩種方案在兩院都碰壁時,事關妥協的談判才真正開始”。

  連結

  受美債談判無果、歐債籠罩疑雲影響,歐洲股市26日盤中窄幅下挫,其中銀行股表現欠佳,瑞銀集團跌幅為2.7%,該集團宣佈,第二季度盈利幾乎減半,其他銀行股同樣跌幅明顯。

  同時,歐元兌美元維持小幅震蕩,雖然美債談判無果一度提升歐元,但受市場避險情緒的打壓,匯率維持在1.44左右。分析認為,只有美債上限問題得到最終解決,歐元才可能有突破性行情。

  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美國領導人在債務問題上爭執不休,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給全球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失望的投資者進一步傾向選擇避險資産。路透社則指出,儘管各界對於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結果的預測表示悲觀,投資人也在為債務違約研究各種對策,但股市週一表現相當有韌性。不少人認為,即使出現短暫違約問題,也將會獲得迅速解決,不會對經濟造成大的衝擊。

  26日,亞洲股市大都走高,顯示市場對美債談判可能達成妥協的預期。不過泰國《曼谷郵報》當天刊登文章認為,雖然泰國股市仍然處於上升狀態,但因擔心美國提高國債上限無法在8月2日最後期限前獲得國會批准,股市可能出現下滑的跡象越來越明顯。

  但是,泰國金融界普遍相信,即使談判無法取得成功,美國也能夠推出應對措施。泰國FSS金融公司分析,目前,國際和國內投資者對美債仍然具有購入意向,以期在下一階段獲得回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25日發表文章稱,金融市場或許緊張不安,但還不到恐慌的地步。馬來西亞“大馬經濟網”26日發表文章稱,可以預料,美國兩黨的這場涉及階級利益、經濟走向、政黨鬥爭以及政權更疊的“所有博弈”,必然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拖至最後時分而達成妥協。説到底,這是一場著眼選舉的政權攻防“前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