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看“中盤” 下半年趨勢大不同

2011-07-18 07:0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王思羽

  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火爆,股市延續振蕩漲跌兩難,保險業保費縮水但步伐更加穩健……在金融業與百姓生活已密不可分的今天,市場的每一個變化都讓人關注。上半年我國金融市場有哪些新特點、新亮點?下半年會出現什麼樣的新趨勢?對居民投資理財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本版就銀行、證券、保險三業的發展動向進行一次年中梳理和展望。

  ——編 者

  銀行業

  房貸緊理財熱

  歐陽潔 王玥珉

  -今年以來,銀行為了吸攬存款,發行大量理財産品。下半年,銀行的“緊日子”可能有所緩解,但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改善

  銀行理財産品賣得特別火

  小廖在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最近女朋友催著結婚,小廖下決心拿出所有積蓄去買房。“買房一拖再拖,房貸政策也隨著房價上漲越來越嚴格。之前申請房貸,客戶經理説三五天就能批下來,這次我們的貸款花了兩個多星期才拿下。利率也越來越高,我們申請的是首套房貸,按説應該有八五折優惠,但是能申請到就不錯了,優惠就別想,一律執行基準利率。”小廖説。

  在樓市調控、偏緊的信貸投放以及銀行房貸政策調整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上半年,銀行房貸增速回落。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根據央行最新公佈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6月份,居民戶貸款增加2398億元,較上月略有增加,但這主要歸因于短期貸款增加較多,而中長期貸款少增,反映了房地産市場仍然處於低迷。

  “冷”了樓市卻“熱”了銀行理財産品。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經歷了爆髮式增長,特別是短期理財産品銷量大幅上升。據普益財富統計,上半年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8497款,發行規模達到8.51萬億元,超過了去年全年的7.05萬億元。其中,期限為1—3個月的佔29.28%,期限在1個月以下的佔32.8%,成為銀行理財産品中發行量最大的品種。

  廣西桂林的齊先生是資深股民,平時很少關注銀行理財産品。但今年有所不同。“買房吧,這些錢全交首付了也不一定夠,而且利率也是越來越高;進入股市吧,行情不知道啥時候能起來;基金的規模也在縮水。”齊先生分析説。他到銀行辦業務的時候,客戶經理推薦了短期的銀行理財産品。“期限短操作靈活,收益也還不錯。”齊先生一下子購買了5萬元“紙黃金”。1—4月,他的“紙黃金”收益率一度高達40%,一下子就賺了2萬元。最近他又看中了工行推出的期限為7天的“靈通快線”。

  存款增速減,信貸需求旺

  “銀行為吸收存款,發行大量銀行理財産品,客戶為了應對負利率狀況,也有理財的需求,加之企業有融資需求,這造成今年銀行理財産品火爆的局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説。

  連平分析,上半年銀行存款增速放緩,而信貸需求旺盛,導致今年實體經濟普遍感覺信貸供應偏緊。存款吃緊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貸款增速回落,導致派生存款增長放慢。目前貸款增長水準已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常態化水準。其次是銀行業貸款新規實行“實貸實付”,減少了活期存款,也減少了派生存款。最後,整個市場的信貸偏緊,不少資金“跑出”了銀行體系,形成融資類、信託類産品,影子銀行體系快速發展。

  下半年,銀行的“緊日子”可能有所緩解,但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改善。連平分析,準備金率可能繼續上調、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以及監管新規準備實施,還會對信貸供給帶來壓力,但同時信貸需求也將有所放緩。

  證券業

  平淡中蘊希望

  本報記者 許志峰

  -高通脹是否延續,貨幣政策是否會繼續緊縮,國際板和新三板的進展如何……這些不確定性,為下半年的股市帶來懸念

  指數波瀾不驚,結構分化明顯

  2011年的證券市場行至“中盤”。然而,令投資者有些失望的是,上半年股市依然延續了去年的弱市格局。雖然市場波動幅度並不很大,但在板塊表現差異顯著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投資難度越來越大。

  以上證綜指為例,雖然從1月底到4月中旬經歷了一波上漲行情,但隨後的調整卻將這一段漲幅盡數抹殺。從整個上半年的情況看,上證綜指下跌1.68%。

  雖然與前幾年相比,市場整體的波動幅度越來越小,甚至顯得有些平淡,但個股的風險卻是有增無減。這其中,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半年遭遇“滑鐵盧”,尤其引人關注。與主機板指數相比,中小板指數和創業板指數均出現了大幅下跌,創業板指數在6月還創出了歷史新低。上半年跌幅居前的幾乎是清一色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

  在市場的“牛皮”振蕩中,投資者的參與熱情明顯下降。過去最受到關注的新股越來越被冷落,新股發行市盈率逐步回落,上市首日破發頻頻出現。據統計,5月份上市的26隻新股中,有12隻破發。反映市場熱度的另一指標換手率也創出多年新低,5月份A股市場整體換手率水準僅為0.62%,是2003年9月以來的最低。

  在上半年的市場中,“宏觀政策”和“新股發行”是貫穿始終的熱點話題。物價指數的不斷走高,引來緊縮貨幣政策連連出手,也不可避免影響到股市的流動性;新股發行的融資額雖然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但絕對額依然不小。正是這兩大要素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主導了上半年股市的運作格局。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