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劫富濟貧 歐盟:還不滿意

2011-06-14 09:49     來源:人民網     編輯:王思羽

  新“緊縮”再出臺

  希臘無法脫離全球的關注。

  “我們必須修補漏洞,否則國家沒有前途。”當地時間6月10日,希臘財長帕帕康斯坦丁努在新聞發佈會上如是説。

  就在此前一天,希臘政府通過了中期財政計劃和私有化改革。根據這項280億歐元的緊縮計劃,希臘政府將在未來4年內進一步削減國防和醫療衛生方面的開支,關停有問題的國營企業,20%的國家公務員可能遭到裁減。與此同時,希臘政府將推出一項特別“團結救助稅”,比如,對一些擁有帶游泳池豪宅的有錢人徵收1%到4%不等的稅收,用以幫助失業和遭遇減薪的困難家庭。這項所有緊縮計劃將在本月底提交希臘議會審議批准,而計劃實施後,希臘政府有望在今年獲得65億歐元的收入,在2016年以前獲得285億歐元的總收入。

  在當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帕帕康斯坦丁努承認,政府實施嚴厲的緊縮措施就是為了能夠獲取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財政支援,以便在未來4年降低財政赤字,重回經濟增長之路。

  正如帕帕康斯坦丁努所言,希臘方面很清楚,如果沒有這項救助計劃以及希臘政府與歐盟等正在談判的新的財政支援,希臘有可能走向破産。而緊縮措施只能算是爭取支援的無奈“下策”。事實上,希臘與歐元區國家達成的大幅削減希臘公共財政開支,國有企業私有化等條款的執行情況迄今收效甚微,已經屢次引發救助國的不滿。

  歐盟和IMF去年向希臘提供了1100億歐元的援助,而能否繼續發放第五批貸款並給予新的財政支援,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取決於希臘政府能否全面貫徹實施中期財政計劃和私有化改革。

  驚現資金外逃

  而事實上,希臘的狀況已經可以用病入膏肓來形容。2010年希臘財政赤字為10.5%,並未達到2010年5月與歐盟和IMF達成的減赤目標。目前希臘國債收益率已經飆升至17%,觸及歷史新高,極有可能無法在明年3月重返債券市場。帕帕康斯坦丁努稱,如果得不到進一步援助,到2015年,希臘債務將達到GDP的200%,而今年債務佔GDP的比例即將達到160%。

  除了債務危機,希臘銀行最近還出現了資金外逃現象,引發了外界擔憂。根據希臘央行最新的數據顯示,過去的6個月,希臘銀行業的居民存款連續5個月下降,合計減少了120億歐元。而資金外逃只會加劇希臘的金融危機。一旦逃離的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將加速希臘債務不可避免地進行重組。而歐洲央行目前正忙於拯救歐洲各國資本金不足的銀行,因此竭力推遲這種局面的出現。

  沙特法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翰斯法基納基斯近期悲觀地表示,希臘人欠下的債務,將永遠得不到全額償還。在他看來,希臘已經變成了一個凈進口國,喪失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工業也因缺乏競爭力而不斷萎縮。此外,稅收增加導致産出下降,小企業倒閉的頻率創下了現代歷史之最。而領導力的匱乏,也是造成希臘當前經濟困境的部分根源。斯法基納基斯認為,“要如數償還債務,在未來30多年,希臘實際GDP年均增幅必須達到12%。”而在2001年-2008年期間,希臘年經濟增長率僅為3.9%,其中90%來自消費,外加2004年奧運會的乘數效應,實現12%的目標顯然如同蚍蜉撼大樹。

  德國、歐央行唇槍舌劍

  希臘之外,私人投資者如何參與援助計劃也同時在歐元區引發激烈爭論。

  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曾經致信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IMF和歐元區的其他國家財長,提議希臘國債私有債權人購買希臘新發債券,以取代到期債券,給希臘7年時間“消化”欠債。然而這一“新債換舊債”的方案當即遭到特裏謝駁回,理由是反對強迫私有債權人參與解救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政府。

  6月10日,德國聯邦議會在通過的對希臘進一步提供救助的議案中,更是提出附加嚴格條件,即私人債權人如銀行、保險機構必須分擔對希臘新的資金援助。這一附加條件再次將德國和歐洲央行置於對峙的兩面。特裏謝認為,迫使私人投資者接受希臘債務危機造成的損失可能會完全破壞市場對金融業的信心。

  分析人士認為,如何救援希臘最終取決於歐元區政府的態度,但也不排除歐元區成員國決定聽從德國建議,而忽略歐洲央行的反對意見。

  歐元集團主席容克6月1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向希臘提供的援助必須包括投資者的“自願參與”,並獲得歐洲央行的批准,此番講話旨在彌合朔伊布勒和特裏謝之間的意見分歧。而一系列跡象表明,兩者妥協並非不可能,歐元區財政官員打算從私營部門融資300億歐元的消息顯示,私人投資者可能以某種方式參與救援希臘,而特裏謝此前表示歐洲央行肯定不會考慮“非自願的想法”,也為私人銀行達成某種以新債換舊債的妥協性協議留下了窗口。本報見習記者 袁源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