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的舊疾與新病

2011-06-09 09: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王思羽

  隨著2011年6月份的到來,美國經濟本輪復蘇即將屆滿兩年。回顧過去,先高後低、整體緩慢是美國經濟復蘇的主要特徵。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儘管年初喜迎“開門紅”,但實際復蘇情況依然不盡如人意。展望未來,美國經濟復蘇依然要面臨“持久戰”和“攻堅戰”,而且新風險、新困難、新挑戰層出不窮。

    經濟仍將緩慢增長

    今年上半年,美國經濟保持了兩年前開始的復蘇勢頭,甚至在年初一度顯示出增長加速的可喜跡象。當時,主要國際組織和美國各界的預測均認為,2011年全年美國經濟的增速預計在3%至4%的區間內,好于2010年的增長2.9%。

    然而,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卻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國的經濟增長情況卻出乎外界預料。當季,美國G D P按年率計算實際增長1 .8%,增速明顯慢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3.1%。

    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似乎為全年經濟運作開了不好的頭。展望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不利因素已經在不斷增加。從內部來看,消費支出、政府支出、商業投資等的增長已經出現放緩,將繼續對經濟增長構成拖累,而這些因素卻是此前美國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從外部來看,隨著能源、食品價格不斷上漲,中東北非地區持續動蕩,日本大地震等一系列新的全球事件的發生,美國經濟增長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

    就一季度1.8%的增速而言,這無法支撐全年經濟增長達到年初的預期水準。因此,美國今年全年的經濟增長要想實現年初的預期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下半年的復蘇情況。我們綜合分析認為,儘管今年全年美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勢頭不會逆轉,但仍只能維持緩慢增長,而且上述新的不利因素的出現,很可能使得增速弱于年初的預期。

    近期,國際組織、美國官方以及行業組織等有關各方在對美國經濟的最新展望中,也不同程度地下調了增長預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4月份公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美國經濟2011年的增速下調0.2個百分點至2.8%;美聯儲在4月份也將今年美國經濟的增長預期區間,從1月份的3 .4%至3 .9%下調為3 .1%至3.3%;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學協會5月16日公佈的一項針對41名經濟學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美國經濟只能以2.8%的速度擴張,低於該協會3個月前預測的增長3.3%。

    雖然經濟增長的表現可能弱于預期,但從國際範圍內來看,美國經濟復蘇的品質依然具有獨特的優勢。在發達國家群體中,美國經濟復蘇相對強勁,好于歐洲和日本。而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美國面臨的通脹和資産泡沫化的壓力則小很多。今年一季度,美國核心個人消費開支指數僅上升2 .2%,大大低於發展中國家的水準。

    加息最快要等明年

    隨著2011年年中的到來,美國的貨幣政策又將迎來一個關鍵的節點。因為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 E 2)將在6月底到期,其未來的政策走向必將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産生廣泛的影響。目前,外界最為關注的是美聯儲當下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否“轉向”。

    要判斷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走向,必須從兩個方面綜合考慮。

    其一,要看是否具有促使政策“轉向”的條件。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關鍵要看兩個因素,即要麼經濟增長足夠強勁,無需更多流動性刺激;或者通脹壓力急劇增加,無法支撐寬鬆貨幣政策繼續運作。前者是自主的動力,後者則是外部的壓力,必須滿足其中的一個條件,才能讓美聯儲真正地採取“轉向”的行動。

    其二,要厘清貨幣政策“轉向”的概念。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由兩大工具組成,一個是聯邦基準利率,一個是非常規貨幣政策。一般而言,利率政策是基礎,購買國債等非常規政策是輔助。我們認為,只有在基礎政策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即加息,才是真正的“轉向”,而不能簡單地將放寬非常規政策視為“轉向”。

    從條件來看,一方面,美國經濟今年仍將維持低速增長且可能弱于預期;另一方面,美聯儲認為美國的通脹情況是“短期的、可控的”。因此,美聯儲在今年內不大可能採取加息的政策。來自美國各界的經濟學家也一致認為美聯儲加息的時間是2012年。前美聯儲理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蘭德爾克羅斯納認為,加息的時間取決於就業市場、宏觀經濟的復蘇情況,可能會在2012年的某個時間內發生。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埃利奧特也表示,美國經濟將會是長期的低速增長,因此加息要在一年多以後。還有分析指出,明年一季度是關鍵。如果美聯儲在年底確認了美國經濟基本已能承受加息的衝擊,其最快可能在明年一季度進入加息通道;如果下半年經濟增長真的弱于預期,美聯儲就需要等到明年一季度才能確認今年的復蘇情況,加息的時間也將往後推遲一個季度。

    不過,隨著Q E 2的到期,附加在低利率上的直接流動性會減少,而且美聯儲也不大可能推出新的定量寬鬆政策。因此,與Q E2執行期間相比,美聯儲整體的貨幣政策會有所收緊,但寬鬆的大環境不會改變。著名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常駐學者約翰梅金認為,美聯儲推出新的定量寬鬆政策是“很不可能”。一個原因是美國經濟狀況較好,金融市場在上行。另一個原因是外界對Q E2的指責很多,實施新的刺激政策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老大難還是老大難

    儘管美國經濟本輪復蘇已進行一年有餘,但就業和房地産這兩大關鍵領域的改善一直未見根本起色,已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陰霾。一個是涉及民生根本的就業崗位,一個是經濟支柱産業,這兩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國經濟增長的品質和速度。然而,從目前來看,這兩個經濟領域在年內均難以出現實質性的復蘇,將是美國經濟要面臨的重大挑戰。

    今年初以來,美國就業市場出現了小幅改善的跡象,不僅就業崗位增加,失業率也有所下降。從去年3月份至今年3月份,美國的失業率從9.7%降至了8.8%。與此同時,今年年初以來,美國每月的新增就業崗位都維持在20萬個左右。

    然而,當前的復蘇速度仍不足以給就業市場帶來根本性轉變。儘管4月份美國新增了24.4萬個就業崗位,但當月的失業率回升了0.2個百分點,重新升至9.0%,為四個月下降後的首次回升。同時,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也在維持了半年的下降趨勢後,在最近幾週內反彈。這一系列利空因素交織在一起,表明美國就業市場復蘇非常脆弱,前景不容樂觀。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要想顯著降低失業率,美國每月的新增就業崗位需達到30萬個以上,這意味著未來美國就業崗位增加速度要比危機前的水準提高50%以上,這個任務對剛走出危機的美國企業來説實屬艱巨。美聯儲最新的預測顯示,美國今年失業率將位於8 .4%至8 .7%的區間,這一水準離實質性復蘇相差甚遠。

    房地産市場被認為是本輪危機爆發的根源,也同樣是受打擊最嚴重的行業。雖然在今年以來的個別月份中,房地産市場的部分數據出現了改善,但總體情況卻是非常疲弱的“量價齊跌”。而經濟學家普遍的共識是,美國房地産市場復蘇還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房利美公佈的數據顯示,雖然今年第一季度部分地區的房價有所回升,但全美範圍內的房價下跌了1.8%。同時,房地産市場的買賣活動也很不活躍。一方面,受到信貸環境、可支配收入等的制約,購房需求無法獲得有效支撐。另一方面,房價下跌、房屋估值過低、房屋止贖高企等因素則抑制了賣房活動的回升。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指出,在美國很多社區,高企的止贖房産數量造成了房價下跌以及家庭財富縮水,僅在2007年至2009年間,美國就有超過五分之三的家庭出現大面積財富縮水,成為制約美國稅源增加、經濟復蘇和社區經濟發展的風險。

    從內部復蘇動力來看,美國房地産市場是痼疾難消,自身修復能力非常有限。自2006年初美國房地産泡沫破裂後,美國房地産市場本輪劇烈調整已進行5年,但並沒有出現實質性改善。危機爆發後,被認為是修復房地産市場根本缺陷的“兩房”改革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兩房”的鬥爭也決定了最終的改革成果將是妥協的産物,很難説會徹底實現修復根本缺陷的目標。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