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美聯儲“銀監會”奪權 美金融監管權力大洗牌

2009-11-12 15:14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編輯:肖燕

  這是2009年7月30日拍攝的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聯儲大樓外景。新華社/法新

  美聯儲成為專管貨幣政策的央行,成立金融機構監管局,對銀行業進行統一、集中監管.美國證監會可能是最大“贏家”

  一場金融危機,讓美國市場監管的“無能”大白于天下,當種種責難都指向美聯儲的不作為,改革似乎在所難免。誰來做美國金融風險的最後“看門人”?

  “推倒重來”——美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框架正面臨一次史無前例的改革,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顛覆。

  美聯儲很受傷

  當地時間11月10日,經過多日閉門會議後,在美國金融監管改革進程中一直蓄勢待發的國會關鍵機構——銀行委員會,終於作出“驚天之舉”。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克裏斯多佛多德在當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高調推出了一份“全面金融改革”草案。

  “這是迄今為止最為徹底的改革方案,力度遠超過美國政府的預期和眾議院的現有草案,必然招致反對力量更為猛烈的攻擊。”分析人士指出:“但這項草案‘以攻代守’的策略有望推動美國金融監管框架發生重大變化。”

  總的來説,削弱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職權是“多德版”草案的突出特點。在失去對銀行控股公司和消費者金融的監管權力後,美聯儲成為專門制定貨幣政策的央行;在失去對銀行的監管權力後,FDIC也變得更像一家名副其實的存款“保險公司”。

  “奧巴馬和弗蘭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巴尼弗蘭克)太寵溺伯南克了。”在多德眼中,美聯儲其實是最薄弱的監管機構。但多德同時表示,剝奪美聯儲的部分權力與伯南克連任(美聯儲主席)不衝突,他表示自己非常欣賞伯南克及他的工作效率。

  權力大洗牌

  從最受矚目的監管框架來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草案的核心內容是3個新設立機構:

  成立金融穩定局,負責系統性風險監管,職責包括鑒別、監督、解決由大型複雜金融機構(資産規模在100億美元以上)、金融産品、金融交易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有權對系統性機構設立專門的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風險管理和其他要求,防止他們向“大到不能倒”方向發展;對已經有此傾向的機構,有權對其拆分、解散。金融穩定局將設一位獨立主席,由美國總統任命、參議院批准。

  成立金融機構監管局,對銀行業進行統一、集中監管。將美國儲蓄機構監理局(OTS)併入OCC,把目前四大監管機構(美聯儲、FDIC、OCC、OTS)對銀行的管理職能併入監管局。這意味著目前美聯儲對銀行控股公司、FDIC對州註冊銀行的監管職能將被取消。

  成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對房屋、汽車按揭貸款、信用卡、支票和儲蓄賬戶等一切消費金融産品進行監管,對利率、費率、合同條款等設立標準規範,並由各家銀行繳費成立一項消費者保護基金,用來補償消費者因銀行業務違規造成的損失。“多德版”方案還特別提出,修改美聯儲章程中的一項條款,限制美聯儲作為“最終貸款人”的權力(直接對任何機構和個人放貸)。

  SEC偷著樂

  改革總是伴隨著利益的重新劃分,如果此次美國監管權力重新規劃,美國證監會(SEC)可能是最大的“贏家”。多德提出,將修改法律,使SEC能夠在平時向上市金融機構收費,實現“自我籌資”而不需要再由國會逐年批准、劃撥預算。職權上,SEC內部將成立專門的評級公司管理辦公室;規模在1億美元以上的對衝基金需要在SEC註冊;部分櫃檯交易(OTC)的金融衍生産品也將由SEC監管。

  可以預見,多德主導的金融改革方案必然將在國會遭遇更大阻力。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維拉爾阿查裏亞表示,設立單一銀行監管機構是一個“糟糕的想法”,“我認為全面改革現有的機構動作過大。” 記者 王麗穎 編譯報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