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業面臨重大挑戰 前景堪憂

2012-09-14 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偉

  中新社香港9月12日電(記者 江家岱)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12日發佈最新銀行業年度調查,結果顯示儘管香港銀行的純利在2011年增長近兩成,但持續下降的凈息差、日趨低迷的集資活動以及更加嚴格的流動資金規定都將使整個銀行業面臨重大的挑戰,前景堪憂。

  數據顯示,2011年香港銀行的稅後純利總額上升19.6%至1280億港元。但由於環球經濟挑戰重重,銀行的凈息差維持低位;股票融資活動低迷,非經營收入增長緩慢。幾乎所有銀行的利潤增長都來自於香港以外的業務,其中以中國內地、東盟國家和其他亞太地區貢獻最大。

  為了符合2013年1月1日起執行的巴塞爾協議III對於流動資金的新規,多數香港銀行預期今年會減少貸款,預留更多現金及流動資本。與此同時,一些銀行為了吸引存款而進一步提高利率,利息收入受壓。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馬紹輝(Paul McSheaffrey)指出,銀行一方面需要提供更高的利率來吸收存款,另一方面又必須減少新增貸款以保留充足的高流動性資産,盈利空間縮小。

  收入增長緩慢,香港銀行不得不強化成本控制以維持合理的利潤率。恒生銀行、中銀香港和工銀(亞洲)等5家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率低於35%的超低水準。畢馬威分析指,銀行節省成本的主要方式包括裁員及將各種後勤業務外判;中長期來看,更加嚴格的資本新規勢必增加銀行的合規成本,持續的緊縮政策也無益於提升利潤率。

  整體借貸活動趨緩,離岸人民幣貸款卻急速飆升,已取代離岸人民幣存款成為香港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2011年初,通過香港銀行借出的人民幣貸款僅為20億元;截至今年3月底,這個數字已激增至420億元。

  展望未來,馬紹輝表示,銀行業的收入壓力持續增加,特別當外資銀行在本國的資金調度收到限制時,預期會有不少銀行重新評估它們在香港的業務規模,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業務重組和並購。(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