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發行通脹掛鉤債券 港人全家總動員

2011-07-19 13: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特區政府首次發行、規模最多100億元(港幣,下同)的通脹掛鉤債券(iBond)19日2時截止認購,聯席牽頭行匯豐預計,將會錄得超額認購,中銀香港指iBond迄今的認購宗數,達到以往該行分銷零售人民幣債券時一倍以上。銀行界預期,今明兩日將會是認購的高峰期。

  報道稱,每手1萬元的iBond的認購期進入衝刺階段,港府期望可做到最少一人一手。匯豐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副主管兼香港區交易主管陳紹宗表示,上周iBond的銷售勢頭良好,每日均錄得不俗的認購反應,“以人頭計,應該不會超過100萬人申請,但總認購金額有可能超過100億元。”星展發言人表示,該行平均認購金額為12萬元,永隆、富邦、信銀國際的平均認購額,為5萬元至10萬元。

  匯豐:認購金額料逾百億

  被問及會否加碼發行,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重申,今次發行量最高為100億元。如果超額認購,iBond的配發機制是會逐手滿足市民,直至餘下iBond的手數,不足以全面應付需求,就會進行抽籤分配。

  中銀香港全球市場副總經理曾錦燕指出,“市民認購方法聰明,知道是按人頭計,大手認購不代表抽中機會大,反而會有全家人出動認購。”她續指,收回的iBond申購表格反應相當理想,“與以往的零售人民幣債券比較,每日收到的iBond申請超過一倍。”

  中銀:市民全家總動員認購

  隨分行外,大部分銀行亦設網上及電話認購iBond,陳紹宗表示,分行及網上認購兩個渠道的比例平均,相信是市民知悉網上認購方便快捷,故部分市民自動分流上網申購。

  曾錦燕續指出,根據過往銀行銷售産品的經驗,隨iBond認購限期臨近,料更多市民會提出申請,該行會根據情況調動人手。建行亞洲行政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郭佩芳同意,“就好像抽新股一樣,臨近截數日就是申請人數的高峰。”她指該行目前銷售情況暢順。金管局發言人表示,根據配售機構的響應,市民認購反應良好。

  港府將於下週三(27日)公佈認購結果,iBond在本月29日以債券形式在港交所上市。除了20家銀行外,市民亦可透過證券行申請。值得留意的是,iBond不設重復認購,市民即使分別在銀行及證券行遞交申請表,香港金管局處理申請時會以身份證號碼作為紀錄,港府將取消所有重復申請,因此市民緊記每人只可遞交申請表一次。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