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熱議按揭隱私和金融安全如何兼顧

2011-01-10 09:41     來源:中新社     編輯:程軼文

  較早前因八達通事件而疾呼保護個人隱私的香港市民,如今正為應否透露個人按揭隱私來維護金融安全,進行熱烈討論。

  香港金管局和銀行界日前建議,將現有信貸資料庫擴大至包含更多樓宇按揭資料,以便銀行等金融機構更準確評估客戶的按揭供款風險。此建議一旦實施,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的港人,其按揭的數目和情況,將被銀行一覽無遺。

  現時,港人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由於各大銀行互不通氣,而且資料保密,因此銀行一般都不能核實借款人手上有沒有其他按揭尚未償還,要評估貸款風險便比較困難。銀行無法判斷借貸人究竟是用家還是炒家。

  雖然金管局和銀行界稱,現時的信貸資料庫只包括負面的信貸資料,即是客戶信用卡或私人貸款逾期還款,以及個人持卡的數目或于不同銀行貸款的數字。不過,新建議引起港人熱議。

  不少從事按揭貸款炒樓的市民,連聲反對。目前銀行審批按揭貸款,一旦得知申請人手上不止一宗按揭,最新的申請按揭就有可能會因風險增加而加息,所以,公開按揭資料,讓申請人利益受損。

  有地産代理則表示支援:“可以增加這方面的透明度,讓銀行掌握這方面的資料,相信有助物業市場健康發展。”

  銀行公會亦表示,建立按揭資料庫可以減少投機活動。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不少香港的樓市炒家,都喜歡向多家銀行借貸炒樓,銀行之間互不知情,本身已經造成低估按揭的風險,加上照以往樓市大跌的經驗,炒家可能用銀行的借貸挖東補西,結果造成金融風險增加,從一間銀行的問題發展成為多家銀行的連鎖反應。因此,建立按揭資料庫利於防範金融風險。

  金管局則表示,該局的職責是維護金融安全,並非針對壓抑樓價或炒樓行為。從以前出臺的房貸規定到現在的按揭資料庫建議,均是從維護金融安全形度考慮。

  不過,按揭資料庫畢竟影響入境人的經濟隱私,消息傳出後,目前一些論壇和facebook頁面上,不少市民均大呼反對。

  目前,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就有關建議進行為期五星期諮詢,針對六大範疇徵詢公眾意見,預計3月底前修訂實務守則。(記者 陳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