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曾鑄虛幣 金融掠奪百姓

2013-08-01 16:48     來源:山東商報     編輯:林天泉

  歷史中的劉備可沒有《三國演義》裏那麼好,為了籌款打仗他不惜掠奪百姓血汗錢。

  兩漢時期,商品經濟非常發達,五銖錢流通十分繁盛,經常會出現流通貨幣數量不足的情況。政府慣用的手段是將錢幣減重,增加名義貨幣流通的總量。自三國直至南北朝時期,國家分裂,各地政權對立,鑄行虛幣大錢成為各政權掠奪民間財富用來支援戰爭的有效手段,五銖錢也由此衰落。率先開鑄虛幣大錢先河者,便是劉備。

  漢獻帝建安19年(西元214年),劉備攻打益州的劉璋,包圍了成都。為鼓舞士氣,劉備與將士們約定:如攻下成都,劉璋的資財悉數歸眾將士所有,他自己分文不拿。結果士氣大振,成都被攻破,劉備也履行了承諾。但是,劉備沒能拿劉璋的財富充盈軍費,後續的部隊給養變得十分困難。左將軍西曹掾劉巴便建議劉備,鑄造直百錢,命令官吏收購物資。劉備接受了劉巴的建議,幾個月後,劉備的庫府裏就裝滿了物資。

  目前已經出土的劉備蜀漢政權鑄行的直百錢有兩種類型:一種銘文“直百五銖”,另一種銘文“直百”。劉備最初鑄行的錢幣應該是“直百五銖”錢。一般五銖錢的銘文是橫文兩字,左“五”右“銖”。“直百五銖”錢是在一般五銖錢正常銘文基礎上添加豎文兩字,上“直”下“百”。“直百”錢則只鑄銘橫文兩字,左“直”右“百”。1950年以後,蜀漢政權鑄行的直百錢在湖南、湖北、江蘇、四川、北京等地三國魏晉南北朝墓葬中常有出土。根據對出土實物的測量,“直百五銖”錢重量一般在8.0~9.5克(14.0~16.6銖),有輕者不足3克(5.2銖)。而“直百”錢重量約為2克(3.5銖),小者不足0.5克(0.9銖)。“直百五銖”錢體重形大,應該是劉備初行“直百”錢的品種,當時每枚兌換100枚五銖錢。此後,蜀漢政權繼續鑄造“直百”錢,並逐步實施減重措施。“直百”錢應是“直百五銖”錢減重後的異變品種。

  劉備鑄行“直百”錢,以十幾銖青銅代表五百銖青銅,有效地搶掠民間資財,數月之間就搞得府庫裏面裝滿了物資。劉備鑄行“直百”錢所獲的價值,就用來支援所需的軍事開支。

  鑄行虛幣大錢掠奪民間財富用來支援戰爭,是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貨幣制度變化的一個特點。劉備鑄行“直百”錢,為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各王朝鑄行虛幣大錢起到了示範的作用。鑄行虛幣大錢可以擾亂經濟秩序,將國家推入戰爭,也可以將社會財富集中起來,用來消滅軍事強敵。但是,朝廷鑄行虛幣大錢掠奪人民財富,使人民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終究要受到歷史的懲罰,併為後世人民所唾棄。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