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深陷債務黑洞:數千億融資將到期

2013-07-30 08:55     來源:東方網     編輯:林天泉

  原標題: 地方債“黑洞”:數千億融資將到期

地方債“黑洞”:數千億融資將到期

  國家審計署網站昨日發佈消息稱,“近日,根據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而此前,據人民網消息稱,國務院26日下午發特急明電,要對全國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審計署暫停所有項目開始培訓,本週進駐各省市區。

  對於審計署發佈的消息,新華社引用業內人士的分析稱,這次審計署並未強調“地方”,預計將對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債務首次進行全面審計。值得玩味的是,本次全國性審計工作將於8月1日起全面展開,全國審計機關將對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

  審計署將詳查“政府性債務”

  逐年大幅攀升的政府性債務已經引發中央高度警覺。據經濟參考報(微博)報道,政府性債務包含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以及一些其他相關債務,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資平臺公司的債務。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並非第一次。

  審計署曾于2011年3月至5月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本級及所屬市(地、州、盟、區)、縣(市、區、旗)三級地方政府(以下簡稱省級、市級、縣級)的債務情況進行了全面審計。

  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7萬億元。此後,審計署並未進行過全國性的政府性債務審計,而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間,審計署也曾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進行了審計。

  另據報道,上月,審計署發佈的《審計公告》,雖然並未通報目前的地方債務總額,但提出,至去年底,被審計的省市區地方債務總額共計38475.8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94%。其中,9個省會城市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最高的達188.95%,如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債務率最高的達219.57%。

  報告亦指出,一些地區債務償還過度依賴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甚至陷入借新債還舊債“迴圈”。

  例如被審計的36個地區中,4個省、17個省會城市以土地出讓收入作為償債來源。但這些地方去年的土地收入都明顯減少,其去年以土地出讓收入為償債來源的債務,需償還本息2315.73億元,係當年土地出讓收入的1.25倍。

  同時,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還披露,一些地方通過信託、BT(建設-移交)和違規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現象突出。例如被審計的36個地區中,採用上述方式融資2180.87億元。

  對此,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美國“汽車之都”底特律申請破産保護10日後,國務院就作出了全面摸底地方債務的部署,“速度很快,36個地區的地方債務審計結果,觸目驚心。這次全國範圍摸底,將對預防風險、建立科學完善的地方債務管理模式提供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頒布的預演算法禁止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債券,但他們(地方政府)設置了1萬種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大量舉債,其中很多地方政府還通過和公司簽訂私下協議,以很高的利息向公司借錢,而這些資金大都流入了投機性的房地産項目和鐵路、污水工廠和地鐵工程基建工程。

  上週五,包括穆迪在內的國際機構警告,在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的同時,下半年中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工具數千億融資遭遇嚴峻挑戰,中國可能首次出現境內債券違約。國際知名評級機構穆迪28日發佈報告稱,據測算,從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國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擔保債務可能已經上升13%,達到12.1萬億元。

  光大證券分析師稱,大約1270億元(210億美元)的所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工具(LGFV)債務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期,幾乎等於上半年到期的627億元債務的2倍,規模為2000年以來最高。明年將有2088億元LGFV債券到期,比今年規模又增加10%,比去年高22%。

  國泰君安證券使用一套不同的評估系統估計,今明兩年地方債到期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而去年的到期規模為110億元。此外,目前再融資環境異常嚴峻。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債僅發售2190億元,為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最低水準。同時,決策者還在打擊繞開監管從事借貸活動的影子銀行體系。

  雖然目前政府性債務規模並無官方的權威統計,但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指出,“地方債務風險整體可控”。今年兩月,在全國兩會上,董大勝表示,我國地方債務總體規模並沒有一些國際金融機構所預算的那麼高,整體風險可控。

  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項懷誠也表示,儘管地方債務規模近年來不斷增長,但中國的債務問題並沒有到嚴重的程度:第一,債務率本身不是特別高;第二,中國政府的債務基本上是內債;第三,中國政府債務“總體上看還沒有看到特別壞的、效率特別差的案例”。

  此外,相關國家部委已對償債高峰年作出了部署。除了加強對地方債務的審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分別在今年3月、今年6月兩度表示,將針對不同類型的地方債務,分門別類採取政策,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債務擴張的趨勢,之後研究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總的方向是“給地方政府開一條正道,堵住那些歪門”。

  (中國經營網 姜小魚)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