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額寶上線1個月募資超百億

2013-07-25 09:34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林天泉

  本報記者 楊汛

  餘額寶——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寶推出的一個新型線上金融産品,以挑戰者的姿態出現在老牌金融機構銀行的面前,甫一齣現就引起外界一驚。從6月13日上線到7月1日,短短18天時間裏,餘額寶用戶突破250萬,這一數字竟超過去年國內排行前十位貨幣基金客戶數量之和。

  東三環京廣橋西側,環球金融中心內挂著“支付寶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的招牌,這家曾被視為只是淘寶網“附屬品”的網際網路公司,憑藉其早就推出的第三方支付以及最新的餘額寶,像一條鯰魚般闖入了傳統金融業的深潭。原本高枕無憂的銀行,開始感到來自網際網路的壓力。

  支付寶公關經理張道生昨日對記者説:“我們250萬客戶,每人平均投資額不過2000元。我們只不過是做了傳統銀行不屑于做的事,是在服務銀行懶得去理睬的客戶群。”然而,涓涓細流可以匯成大海,雖然每個客戶存款額度不大,但是由於有支付寶龐大的用戶群作支撐,餘額寶業務正或多或少對銀行傳統的存款業務産生一定壓力。

  1元起購收益率超銀行

  所謂的“餘額寶”,是指天弘基金與支付寶合作的一項網際網路基金業務。6月13日,阿里巴巴在支付寶上推出餘額增值服務,支付寶客戶可將資金轉入餘額寶後自動申購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貨幣基金仍然可隨時用於購買商品。

  記者登錄支付寶頁面,發現已經新增了“餘額寶”項目,點擊“轉入”就直接進入了天弘增利寶購買頁面,上面有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點擊選擇購買就可以完成。

  餘額寶的實質,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用支付寶賬戶中的資金購買貨幣基金。通過餘額寶服務,用戶留存在支付寶的資金能拿到“利息”,預期年化收益率3%至5%,比0.35%的銀行活期存款利息和3%的一年定期存款利息都高。

  與普通貨幣基金的標準入門門檻1000元不同,餘額寶的天弘增利寶基金,1元錢就可以起購。而且,餘額寶內的資金能隨時用於網路消費和轉賬,轉入、轉出和使用餘額寶付款都是實時的,無需等待。此外,這項服務當前不收取任何手續費。

  網際網路與理財無縫對接

  貨幣基金並非一個新鮮的概念。由於風險較低,收益穩定,且幾乎沒有虧損本金的風險,貨幣基金一直是“穩妥型”投資者青睞的投資品。

  此前,國內已有一些基金公司進行了貨幣基金支付功能的開發,但由於沒有真正打通基金公司與電商之間銜接的環節,使用者寥寥無幾。與此同時,在有8億註冊用戶的支付寶賬戶中,大量閒散、小額的資金長期“趴”在賬戶裏,基本沒有收益。

  “低門檻的目的,是讓零花錢也能獲得增值的機會,支付寶用戶哪怕賬戶中只有1元錢,也可通過轉入餘額寶,讓閒錢增值。”阿裏小微集團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表示,這是基金行業和支付行業發展的一大進步,真正讓網際網路和金融理財實現了“無縫”對接。

  這意味著,餘額寶用更低的門檻和更靈活的變現,把網際網路消費人群也拉進了它的“投資者”群體。

  這些人中很多都沒有過任何理財經驗,他們的餘額寶賬戶平均投資額度僅為2000元左右。放在以前,這樣的額度很難進入銀行的“法眼”——要知道,一款收益率超過4%的短期理財産品,通常要求的“起購額度”就超過5萬元。

  上線1個月募資超百億元

  網際網路和金融理財的融合,會帶來什麼結果?一組數據或許能夠説明問題:從6月13日上線到7月1日,短短18天的時間裏,餘額寶用戶數量突破250萬。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去年國內排行前十位貨幣基金的客戶數量之和。

  如果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2012年全國的基金賬戶總數為4006萬戶,考慮到支付寶現在8億用戶規模和日均超過200億元的交易額,該産品未來使全國基金賬戶總數翻一番,並非沒有可能。

  餘額寶的吸金速度則更加令人咋舌。2004年11月成立的天弘基金,其2012年年中的資産管理規模為136.47億元。而6月13日上線的餘額寶僅用一個月時間,資産規模就超過了100億元。這顯示了“碎片化”理財的巨大能量——如果能讓碎片化的資金集結起來,流動起來,其收益之大難以估量。而就在6月下旬,傳統銀行業卻飽受所謂“錢荒”之苦。

  更加可怕的是,餘額寶的最大賣點是“收益遠超活期存款”,而這恰恰是銀行最大的軟肋。銀行的活期儲蓄如果大幅減少,收益率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吃利差的日子正在過去

  除了最近央行宣佈的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銀行也越來越感受到網際網路金融的壓力,很多銀行業內人士直呼:吃利差的日子正在過去。

  “我已經深切感覺到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會徹底顛覆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生存模式。”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日前表示,“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廣為密布的銀行營業網點可能會縮減,營業網點將不再有現金櫃檯。”他認為,銀行業單純靠傳統的利差賺取利潤的日子正在過去,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潮,傳統銀行業必須轉型。

  其實,部分銀行也在困境思變,也在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把網際網路技術引入傳統業務。6月18日,中信銀行在無錫成立了首家“電商支行”,將開發基於電商交易支付記錄的免擔保、免抵押貸款;7月2日,招商銀行升級其微信平臺,推出全國首家 “微信銀行”;7月12日,廣發銀行宣佈推出“智慧金賬戶”。

  交通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資訊官侯維棟表示,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銀行業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衝擊:首先,相當一部分的網際網路企業從非金融領域不斷地向金融領域滲透,對銀行的傳統存貸業務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次,現在相當一部分客戶通過網際網路的電商(或者説是融資平臺)直接交易,會導致金融脫媒現象(資金的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這個媒介,直接輸送到需求方和融資者手裏,造成資金的銀行外迴圈),隔絕了客戶與銀行的聯繫;再次,雖然網際網路行業目前還不能從根本上撼動商業銀行的地位,但是對人們的觀念和輿論形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就在輿論和觀念上對金融産品和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儘管來勢洶洶,但網際網路金融暫時還無法對銀行的業務及利潤造成巨大衝擊。無論是餘額寶還是其他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其體量相對於100萬億元的存款餘額,絕對是小巫見大巫。

  與此同時,對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也正在逐步加強。央行剛剛將網際網路金融中的線上支付納入到《中國銀行卡行業管理辦法》中。銀監會創新監管部主任王岩岫表示,銀監會正在研究電子銀行的法律法規,建立自己的行業標準和相關行業的法律法規要求。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