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外匯佔款年內首次負增長

2013-07-23 13:48     來源:證券時報     編輯:林天泉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公佈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外匯佔款餘額環比減少412億元人民幣,這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此前市場對此已有所預期,並將其作為6月份銀行間市場利率抬升的原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外匯佔款增加額呈現出明顯的下行趨勢,1月份增加6837億元,創出歷史新高,2月份開始快速回落,至5月份已經減少至600多億元,6月份更是出現了負增長。

  外匯佔款負增長,基本可以視作資金流入減緩的信號,這同外部環境變化有關。一方面,對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退出的預期,導致資金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另一方面,外部需求疲弱使中國的貿易順差縮小,並且已經形成趨勢。

  今年上半年,外匯佔款增加將近1.6萬億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水準。對於下半年的走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由於熱點領域融資需求和能力減弱、境內人民幣利率水準進一步回落、人民幣升值預期放緩、海外經濟有所好轉、美國超寬鬆貨幣政策的逐步退出預期,以及外匯局對虛假貿易的嚴格管理,下半年每月新增外匯佔款將明顯減少,全年新增外匯佔款2萬億左右。

  外匯佔款數量變化,是左右中國貨幣供應的重要因素。在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強時期,外匯佔款快速增加導致中央銀行被動投放基礎貨幣,央行為防止通脹不得不使用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對衝。當資金流向逆轉,外匯佔款減少又會引起貨幣供應收縮,引起資金價格波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志傑認為,我國貨幣發行體制呈現事實上的美元化,由於長期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我國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外匯佔款逐漸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乃至唯一渠道。貨幣發行基本上是以美元等外匯為保證,國內信貸渠道基本關閉,貨幣發行失去自主性。

  “貨幣發行美元化的根源在於我國對外開放模式、經濟發展方式以及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等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因此,貨幣發行美元化的主體是央行,但責任不在央行。”丁志傑説,儘管如此,貨幣發行體制必須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建議,為了降低高額外匯佔款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巨大成本,央行必須從資産負債兩個方面同時瘦身;為了避免外匯儲備管理和貨幣政策自主性之間的衝突,應切斷外匯儲備變動與貨幣發行之間的關聯;另外,要加快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重點是放鬆國內機構、企業和個人國外資産持有和投資的限制,緩解外匯儲備增長壓力,乃至實現外匯儲備規模的逆轉。  (證券時報記者 賈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