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類粕強油弱料延續

2013-07-23 13: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在菜粕期貨近月合約連創新高之際,菜油1401合約卻陷入新一輪下跌週期,冰火兩重天的走勢使得套利資金延續買粕拋油的交易策略。由於菜油基本面産出壓力增加、需求頹勢加深,探底之路遠未結束,與此同時,政策導向與庫存偏緊共振,令菜粕市場以現貨推動期貨的傳導路徑得以展開,粕強油弱的結構料將維持。

  粕強油弱早已定性

  自新作油菜籽上市以來,市場便呈現出明顯的粕強油弱結構,菜油與菜粕1401合約比價由6月初的4.31一路下滑至3.49左右,降幅接近20%。受政策引導,菜粕作為油廠的追捧對象,在壓榨利潤中始終挑起“大梁”,而菜油卻成為“放水”的一頭。由於中儲糧將今年菜粕定價提高至2600元/噸之上,較去年提高25%-30%,使得菜粕期價向現貨回歸的意願大大增強,尤其是近月1309合約在站穩2600元/噸之後,一路拉漲,近日急速攀升至2750元/噸上方,並呈現出近強遠弱的特徵。

  目前,湖北、安徽等地菜粕報價已達到2900元/噸左右,兩廣地區國産加籽粕則報在3100-3200元/噸,由於貨源偏少、貨權集中,現貨價格料將保持堅挺,對期貨近月還將形成向上牽引力。而且菜粕正處於夏季水産養殖需求旺季,銷路尚有保障,沿海地區7-8月份的合同已基本售罄,這有望助推期貨1309合約維持強勢狀態,與菜油走勢形成強烈反差。

  菜油探底尚未結束

  上週五,菜油1401合約跌破8000元/噸大關,再創新低,成為油脂板塊的“軟肋”。由於供需環境趨於寬鬆,預計期價探底之路遠未結束,不過下跌形態或由6月份的斷崖式向抵抗式轉化。

  隨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江蘇等地油菜籽收購工作步入收尾階段,菜油生産將會提上議程,供給壓力會顯著增加。據了解,今年主産區菜籽含油率較去年普遍提高2%-3%,達到36%-38%的水準,變相增加了菜油供應壓力。如果按照500萬噸的托市數量,以37%的出油率計算,到年底政府入儲的新作菜油約為185萬噸,再加上350-400萬噸的陳菜油庫存,國儲菜油總量將高達535-585萬噸,相當於10-11個月的國內消費量,龐大的庫存容量使得菜油期現價格難有鹹魚翻身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政策控制使得進口菜油入儲“無門”,現貨商傾向於將期貨作為一種銷售渠道,徒增期貨的拋盤壓力。而進口步伐並未放緩,1-6月份累計進口菜油87.3萬噸,同比增長高達79.4%,導致現階段供應更加過剩。

  菜豆油價差仍將收斂

  雖然菜豆油期貨1401合約價差已由4月下旬的1800-1900元/噸大幅回落至700元/噸以下,但現貨價差依然維持在2450元/噸附近的較高水準,且遠偏離近一年半均值1750元/噸,説明在植物油板塊整體弱勢的背景下,菜油終端消費將會受到豆油的排擠,預計這種替代還將延續,使得菜油消費“雪上加霜”。

  筆者認為,菜油價格正面臨重估的過程,當前現貨報價較近月船期進口價格高出600-900元/噸,雖然現貨市場已在上半年累計下跌了1100-1200元/噸,但偏低的價格水準並未喚起終端成交的好轉,購銷雙方心態疲弱依然暗示目前價格仍顯虛高。由於期貨遠月1401合約較1309合約貼水450-500元/噸左右,表明交易商對未來價格較為悲觀,伴隨著菜油期價的走低,菜豆油價差水準還將繼續收斂,並會引導兩者現貨價差繼續回歸。(□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 沈國成)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