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市場化如何闖關

2013-07-23 09: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林天泉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一直都在路上。近日人民銀行宣佈,自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7折的下限,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進一步,這意味著“貸款管制下限”被突破後,“存款管制上限”將成為利率市場化最後一道關口。

  我國利率市場化始終同金融市場的發育相伴隨。從上世紀80年代嘗試建立金融市場、各地融資中心開展資金拆借活動算起,利率市場化走過近30年曆程。從思路上看,基本上遵循著與管制利率並行,在邊際上引入利率市場化,使得改革得到帕累托改進的改革路徑。

  近十年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加速,從2000年起人民銀行先後放開了除個別期限幣種外的外幣利率,逐步放開了人民幣存款利率下限和貸款利率上限,試點放開了人民幣協議存款利率,實現了金融同業存款的利率市場化,我國利率市場化進入了“貸款利率按下限管理、存款利率按上限管理”的階段。

  儘管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存貸款利率管制下,銀行業對管制性利差依賴性依然較大,這不僅造成存款類金融機構的高度同質化,也損害了存款人利益,並大大提高了企業融資和借貸成本。目前存款利率上限為基準利率的1.1倍,貸款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7倍。我國貸款利率上浮的比例高達64.2%,下浮的比例僅有11.3%,這意味著即使貸款利率下限完全放開,貸款利率水準也不會出現大幅下降。

  綜上看來,我國利率市場化已形成了一個失衡的結構。當前,債券市場利率、同業拆借利率、外幣存貸款利率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定價,而貸款利率也開始全面放開,然而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程度相對滯後,存貸款市場(佔金融資産一大半)仍高度貼近於官方基準利率。各個市場之間的資金配置並不平衡,利率水準差異也很大,形成了資金價格的“多軌制”。

  從利率定價基礎的角度看,存款利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對Shibor報價、貸款利率、其他金融市場和金融産品利率也有較大影響,存款利率影響貸款利率,沒有存款利率的浮動,就不可能真實地反映資金的使用價格。

  周小川行長在7月20日G 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上關於“要重視長期資金供給,提高儲蓄率”問題的提議值得注意,這意味著要保證中國長期資金供給,下一步推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勢在必行。

  而一旦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金融業利潤將被大大壓縮。為了“攬存爭貸”,“存款利率提高,貸款利率下降”的局面不可避免。未來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會根據各自的資産負債結構、存貸比、資金的充裕程度、資金成本等因素來確定利率水準,銀行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金融與實體經濟爭利的局面有望被打破。

  不過,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存款利率立刻分化使得金融機構失去過度保護,金融風險上升,勢必要求建立相配套金融保障機制———存款保險制度。目前我國沒有建立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但政府一直實行隱性的存款保險制度,往往是由中央銀行和地方政府承擔個人債務清償的責任,隱性存款保險制度甚至還覆蓋到證券、信託等各個非銀行金融領域,導致金融風險不斷向上累積。

  因此,要有效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建立“有進有出”破産制度,並儘快啟動建立保護存款人利益以及能夠反映風險定價與風險補償的顯性存款保險制度,這是利率市場化“闖關”的關鍵。(□張茉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