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資金拐點“隱現”引降準猜想

2013-07-23 09:32     來源:經濟參考報     編輯:林天泉

  最新公佈的兩項數據均指向同一個結論———外匯快速流入階段似乎已經結束。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2日公佈的數據,我國6月金融機構外匯佔款餘額達27.39萬億元,環比減少412.05億元人民幣。這是自2012年12月份起,該數據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與此同時,國家外匯管理局22日公佈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13年6月,銀行結匯1434億美元,售匯1438億美元,結售現匯逆差4億美元。

  “資本流動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引發市場討論。業內人士表示,短期內央行或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流動性,如果資金流出顯著增加,外匯佔款連續負增長,那麼未來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則上升。

  現象

  多重因素致跨境資金流入趨緩

  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佔款僅為668.62億元,較4月份2943.54億元的新增量大幅縮水77%。而從6月份的數據看,這一趨勢正在延續。

  外匯局22日針對目前外匯收支形勢答記者問時指出,2013年以來,我國外匯收支形勢經歷了從流入快速增長到總體平衡的變化。上半年,銀行結匯9114億美元,售匯7730億美元,結售匯順差1384億美元。其中,1至4月份,受全球流動性充裕、我國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定、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增強等因素影響,跨境資金延續了2012年10月下旬以來外匯流入較多的格局,銀行結售匯月均順差約321億美元。5月份以來,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相關政策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外匯凈流入明顯放緩。其中,5月份銀行結售匯順差104億美元,6月份銀行結售匯小幅逆差4億美元。

  中信銀行金融市場專家劉維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貿易順差大幅減少、人民幣升值勢頭減緩以及外匯局20號文對虛假貿易予以打擊等都使得近期外匯流入放緩。

  外匯局也指出,從國際和國內因素看,由於美國經濟復蘇加快,美聯儲表示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5月份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出現了貨幣貶值、股市下跌和資本外流跡象。與此同時,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看空中國”的市場力量有所抬頭,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有所減弱,遠期價格反映的未來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擴大,境內企業重現對外債務去杠桿化勢頭,跨境商業賒銷和銀行貿易融資從1至4月份的月均凈流入33億美元轉為5至6月份的月均凈流出218億美元。同時,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購匯價格開始高於境內外匯市場,從境外購匯更多轉向境內購匯,貿易項下人民幣凈支付從1至4月份的月均109億美元下降到5至6月份的月均51億美元。這些都減少了銀行結售匯順差。

  不過,外匯局也表示,目前,我國沒有出現外資主動集中撤離的跡象。首先,外商直接投資(FD I)和證券投資跨境資金凈流入仍在增加。6月FD I資本金跨境凈流入119億美元,環比增加14%;證券投資凈結匯15億美元,環比增加2.5倍。其次,FD I撤資規模保持在較低水準。2013年上半年,FD I撤資購匯3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再次,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利潤匯出變化平穩。一般來説,每年6月份前後是外商投資企業集中分紅期。今年6月份,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匯出126億美元,同比下降2%。

  爭議

  資本流動拐點提前到來?

  銀河期貨研究中心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指出,當前外匯佔款的變化反映出,可能在整個下半年,我們面臨的都是外匯佔款增幅放緩甚至是可能出現大規模收縮的情況。

  短期來看,自2013年5月份以來,隨著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預期逐步增強,國際資本有從新興市場逐步撤離跡象,M SCI新興經濟體股票指數和貨幣指數均下跌超過10%。有關量化寬鬆政策的退出問題是日前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 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G 20輪值主席國俄羅斯財長西盧阿諾夫就指出,美聯儲釋放的有關可能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信號,導致資金恐慌,大量流出新興經濟體。

  長期來看,在眾多業內專家看來,一直以來由資本流入帶給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各種“紅利”正在消失。據媒體援引新興市場基金研究公司(E PFR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2年,投資者累計投資于金磚國家共同基金的金額高達520億美元,今年投資者已陸續撤回約139億美元。美國《商業週刊》援引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的新興市場主管R uchir Sharm a的話説,金磚國家是剛剛過去的十年經濟發展主題,而這一主題行將結束。

  單獨看中國的情況,外匯局表示,在國內外存在許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情況下,預計下半年我國跨境資金將在波動中趨向基本平衡。全球經濟依然增長緩慢,外部需求總體低迷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觀,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我國出口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市場普遍認為人民幣目前處於均衡匯率水準,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趨勢增強,升值預期減弱有利於減緩資金流入。

  “2012年我國就經歷了跨境資金雙向變化的過程。今後,這種跨境資金雙向波動、外匯供求趨於基本平衡會越來越常見,國內宏觀調控以及境內市場主體的微觀行為都要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外匯局表示。

  “外匯佔款激增的時期已經過去,未來外匯佔款增速將非常緩慢,甚至再次出現負增長。”劉維明表示。

  不過,在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看來,斷言資本流動的拐點已經到來有些言之過早。他指出,主流看法認為人民幣長期至少不會貶值,而境內外的利差因素還存在,吸引熱錢或資金流入的主要因素還未改變,未來外匯佔款或有增有減,但總體趨勢仍是上升的。不過,他也説,外匯佔款大幅增加並非好事,有增有減、大體平衡才屬正常。

  “下一階段,外匯局將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進一步提高政策和數據透明度,完善應對跨境資金雙向流動衝擊的政策預案,堅決守住風險底線,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和涉外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外匯局稱。

  推測

  “降準”預期升溫

  央行在對衝外匯佔款壓力下形成的被動貨幣投放一直是國內流動性的重要來源。有分析師指出,6月外匯佔款是負增長符合市場此前預期,若這個趨勢貫穿到下半年,下半年外匯佔款很可能將從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轉變為抽走流動性。業內人士更是表示,抽走的流動性不僅僅只是外匯佔款減少的量,若考慮貨幣乘數效應,那麼外匯佔款的減少將成倍增加,並給央行下一步的流動性管理帶來新挑戰。

  自6月最後一週至7月21日,央行已經連續四週暫停在公開市場操作。據W ind統計,本週公開市場無到期資金,下周將有850億元央票到期。儘管6月底的“錢荒”風波已過,但從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等指標來看,資金面仍偏緊。

  長城基金宏觀策略研究總監向威達表示,央行將可能以重啟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釋放流動性,緩解資金緊張。

  而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則表示,央票暫會擱置,至少逆回購會重啟,以對衝資本流出。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流動性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但未來央行是否會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釋放流動性仍要視情況而定“未來是否降準還是要看外匯佔款的變化,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期間有7個月為負增長,平均到每月為440.81億元,而在這期間,央行在2011年12月、2012年2月和2012年5月共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若外匯佔款負增長仍在一個階段內持續,那麼央行就有可能降準。”趙慶明説。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認為,“如果資金流出顯著增加,帶來結構性的流動性緊張和國內風險偏好下降,則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

  也有專家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劉維明指出,央行在年內放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主要還是“盤活存量,用好增量”。首先是盤活存量,因為貨幣市場的總量不缺,但配置不合理,需要通過一些政策、舉措來引導市場,使貨幣向需要的領域和國家結構調整支援的領域傾斜“因為外匯佔款減少而放鬆貨幣政策並向市場投入大量基礎貨幣的可能性不大。”劉維明表示。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