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金融服務 銀行頻出“新招”

2013-07-22 09:40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林天泉

  工行發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做法是,將支援小微企業發展與自身經營轉型及信貸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在6個“專”上下功夫。

  ——工商銀行行長 易會滿

  民生銀行積極推進小微金融戰略。堅持規劃先行、批量開發,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圍繞“一圈一鏈”、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金融發展道路。

  ——民生銀行行長 洪 崎

  通過“掃街”,武漢農商行累計扶持1.89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扶持4503家農業企業,342家農業專業合作社。

  ——武漢農商行董事長 劉必金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會上,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武漢農商行分別作為大型、中型、小型銀行的代表,總結了各自的探索——

  工商銀行:“六專”服務的實際成效

  “專題規劃”、“專項機制”、“專屬産品”、“專門制度”、“專享系統”和“專業化分工”是工商銀行發展服務小微金融業務的重要探索。通過在6個“專”上下功夫,截至2013年5月末,工行國標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及個人經營性貸款餘額合計18106億元,佔同期各項貸款的20.63%。

  工行行長易會滿介紹,從2005年起,工行就每年制訂小企業工作年度計劃,並在2010年制訂了加快發展小企業金融業務的五年規劃,以專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重要舉措,確立小企業金融業務戰略地位。

  對任何一家銀行來説,將服務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直接用於小微企業都是不現實的。2009年起,工行在總行和一級分行層面設立小企業金融業務行銷管理機構,在二級分行、支行設立“小企業金融業務中心”、“分中心”和“專業支行”等專營機構,組建起了服務小微企業的獨立體系。

  同時,還在2013年為小企業配置1200億元專項規模,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的經濟資本佔用、提高風險容忍度等,督促和引導分支機構加快發展小微企業金融業務。

  “工行致力於為小微企業提供全面、專業的金融服務,近年先後推出了多款小企業專屬信貸産品。”易會滿介紹,針對小微企業短期融資需求,推出小企業週轉貸款、小企業迴圈貸款等産品;針對小微企業擴大再生産的中長期融資需求,推出標準廠房按揭貸款、設備按揭貸款等産品。

  産品上的創新還表現在對小企業融資擔保難題的解決。易會滿説,工行通過掌控小微企業與上下游客戶交易形成的債權和貨權,依託交易對手信用和商品自身價值,開辦多種業務,無需客戶另提供押品;還通過供應鏈融資業務,圍繞大型企業拓展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實現1:8拉動效應。

  為解決貸款準入門檻高、授信額度不足等突出矛盾,緩解因銀企資訊不對稱帶來的風險評估難題,“工行為小微企業專門設計了客戶評級模型。”易會滿説,工行主要依據企業營業收入和經營凈現金流等,研發出7種專用授信方法,探索制定了一整套獨立的小企業信貸管理制度。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5月末,工行國標小型、微型企業及個人經營性貸款整體貸款不良率為1.77%,風險可控。

  此外,為滿足小企業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及貸後管理等管理要求,工行開發出小企業信貸管理子系統,推進小企業貸後集中監測,提高自動預警和風險監控水準。

  易會滿表示,工行近年來不斷提高專職小企業客戶經理在從業隊伍中比重,並在信貸業務集中審批基礎上,建立專職小企業信貸審批隊伍。“既控制風險,又提高效率、降低運作成本,保障了小企業金融業務商業可持續發展。”

  民生銀行:“一圈一鏈”的自我修煉

  為解決好小微企業風險管控難、運營成本高、服務效率低的問題,作為一家中型規模的商業銀行,民生銀行堅持規劃先行、批量開發,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圍繞“一圈一鏈”、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微金融發展道路。

  “一圈”,即城市主要商圈,是商貿型小微客戶典型的集群形式。“以商圈而不是單戶的思路做小微,能夠把握商圈客群共同特徵和金融需求,避免散單方式帶來的高成本和高風險,通過規劃、客戶分類等關鍵機制配套,實現規模化生産。”民生銀行行長洪崎説。

  具體做法上,首先是選定目標商圈和目標小微客群,配置針對性産品,主動管理風險;再深度調研小微企業資訊,按行業、經營規模等維度進行分層分類,設計和提供差異性服務;三是與市場管理方建立合作,通過管理方推薦,取得小微企業信任;四是將小微信貸産品分類,提煉出標準化産品的信貸審批標準和流程,實行“信貸工廠”審批模式,批量化處理,降低運營成本,形成“規模效應”;五是組建小微城市商業合作社,在合作社平臺上,通過社員了解社員,為社員群體提供服務。

  “一鏈”,即分佈于實體經濟各領域的産業鏈,由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小微企業、商戶組成。強調區域重點産業,依託核心企業交易資訊和行內公私聯動,為上下游小微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打造特色産業鏈。

  所謂“公私聯動”,指在規劃和評審環節,把産業鏈上對公和零售客戶徹底打通,實行統一會審和制訂方案,統一開發和管理。並在此基礎上打造交易金融,圍繞區域特色經濟和産業鏈核心環節,以真實交易數據為基礎,推出應收賬款池質押貸款等多種産品。洪崎介紹,民生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從成立之初就對具有地域特色的乳業進行全産業鏈金融服務規劃,專門成立乳業支行分別為伊利乳業集團上游奶牛養殖戶和下游經銷商分別提供10億元和20億元授信額度,並向該集團下327個牧場發放了近2.8億元貸款,支援奶農500余戶。

  此外,民生銀行還抓住核心企業,挖掘採購和銷售數據,全過程監控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做到風險可控。

  洪崎説,該行正在全面推動分行零售轉型,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準,以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續小微金融商業模式,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目前,“一圈一鏈”批量授信項目近3000個,貸款餘額超過3800億元,不良率始終控制在0.5%以內。

  武漢農商行:“掃街”客的加減乘除

  “‘掃街’,簡單地説就是打破銀行傳統的等客到府行銷方式,客戶經理主動走出去,走街串巷、挨家挨戶行銷宣傳,把金融服務送到小微客戶。”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劉必金説。

  作為小型商業銀行的武漢農商行,創新推出服務小微企業的“加減乘除”法,即潛心掃街“做加法”、簡化流程“做減法”、創新産品“做乘法”、減免負擔“做除法”。

  “我們堅持做到金額可大可小、期限可長可短、押品可有可無、利率可高可低。”劉必金介紹,貸款額度最小5000元,最大可到200萬元;貸款期限最短3個月、最長2年;不注重抵質押品,基本為信用貸款;實行差別利率,合理定價。

  同時,還實行“專門的機構、專門的團隊、專門的流程、專門的考核機制和專門的信貸計劃”的“五專”服務。

  在簡化流程上,武漢農商行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堅持做到“看賬本、看産品、看人氣、看人品、看成效、看存貨”的“六看”,和“知行、知底、知實”的“三知”。“通過‘六看三知’真實還原客戶的資産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不需要客戶再提供其他證明和材料。”劉必金説。

  在創新産品上,該行研發了“融城富業貸”、“農易富業貸”、“微小富業貸”等系列“産品庫”;推出提貨單、倉單、存貨等20余種質押方式;在融資方式上,根據小企業需要,可以採取傳統融資方式,也可以採用“智慧財産權質押+實際控制人”模式、“智慧財産權質押+第三方擔保+園區擔保”等。

  劉必金介紹,減免負擔“做除法”表現為通過“掃街”直接受理審批,減免了一系列仲介費用和交易成本;“微小富業貸”摒棄傳統抵、質押擔保方式,用“現金流”代替“抵押物”成為還款能力重要依據,堅持實地調查,免除客戶無標準抵押物、無正規財務報表的擔憂。

  湖北銀監局局長鄧智毅表示,為推動轄內銀行業機構轉變觀念和機制,推進下沉機構和金融創新,做實載體功能和政策環境,當地銀監局根據實際,提出“營造一個氛圍、打造一種文化、做足一篇文章”思路,打造特色小微金融信貸文化,實現轄內銀行業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準的大幅度提高。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