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理期不宜大吃“補藥”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7.6%,經濟增速再度放緩。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認為,上半年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主要指標仍處於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但經濟環境仍然錯綜複雜。對此,專家認為,我國經濟繼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資需求持續下降,在增加消費需求的同時,不宜過多抑制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穩增長仍然是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要將穩增長和調結構結合起來,確定經濟下行的底線。
投資需求不足是放緩主因
當前GDP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增速低於8%,延續了從2010年二季度以來GDP持續下滑的趨勢。對於當前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原因,盛來運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增速適度回落是潛在生産率下降的一種客觀反映;二是國際環境仍然複雜嚴峻;三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不過,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看來,當前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投資需求不足,今年以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減小。投資需求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製造業投資持續低迷。今年1—5月製造業投資增長僅17.8%,比去年放緩近7個百分點,1—2月更是創出了投資增長十年新低;其次,基礎設施建設將遭遇瓶頸。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一直通過短期融資完成長期投資,積累了大量風險,進一步投資也將因為融資問題而疲軟;第三,房地産投資受到打壓。房地産投資因為泡沫論的觀點,限購、限制開發已經3年,投資增速也將下行。高房價是30年來形成收入分配不平等格局在房地産市場的反應。面對這種長期結構問題,即使短期內需要通過限購來防止房價過快上升,抑制房地産企業開發也是沒有必要的。
擴大投資要用在刀刃上
從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對GDP的貢獻來看,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45.2%,拉動GDP上漲3.4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是53.9%,拉動GDP增長4.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0.9%,拉動GDP上漲0.1個百分點。
“現在很多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結構問題之一就是投資過多而消費過少,這種觀點完全混淆了因果關係。”蔡洪濱強調,需要正確看待消費、投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關係。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消費增長最終依靠的是經濟增長之後每人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每人平均收入取決於勞動生産率,提高勞動生産率的方式無非就是投資和技術進步。短期內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想法既不科學也不現實,一味強調消費貶低投資,結果只會阻礙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靠投資拉動,但是投資率(投資佔GDP比重)高達50%,顯然難以為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劉俏認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就是把經濟增長的重心由投資轉向消費和服務業,由國有資本轉向私營資本,由粗放型增長轉向效率驅動。經濟增長率取決於投資規模和投資效率,這就意味著我們要降低投資率,增加投資資本收益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既要調結構更要穩增長
“穩增長是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應當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蔡洪濱認為長期來看調整經濟結構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在短期,如果經濟嚴重下滑,其所造成的損失可能遠超調整發展結構帶來的收益。因此,一定要注意調結構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將穩增長和調結構結合起來,確定經濟下行的底線。
對於未來的宏觀政策走向,蔡洪濱認為,現階段不可以採取大規模的財政、貨幣刺激政策,以避免經濟回到粗放式增長的老路。可以考慮對中小企業採取必要的減稅措施,一方面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通過有針對性結構減稅,也是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手段。此外,還應該大力放開行業進入限制,鼓勵民間投資;明確長期改革的決心,穩定市場;鼓勵開放國內利率市場化,充分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周小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