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企業老總:銀行不該“避之不及”

2013-07-16 09:20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林天泉

  一位光伏企業老總的獨白——

  ●編者按

  近段時間,我國銀行間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問題似乎已經緩解。看似漸行漸遠的“差錢”背後,帶給實體經濟的影響卻值得長期關注。

  銀行間流動性緊張,説到底仍是實體經濟不景氣造成的——高速增長30多年的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必須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淘汰過剩落後産能,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對新興産業、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援力度,增強實體經濟吸引力,避免實體經濟“空心化”。

  中小企業融資,歷來坎坷。在當前形勢下呈現什麼新特點?本報記者在全省範圍內挑選部分有代表性的企業、産業,在“錢荒”背景下對他們的生存狀況進行深入調查,推出一組反映企業心聲以及危中求機、抗跌止滑的報道。

  現場觀察

  □本報記者 張守帥

  潘錦功感到,光伏産業標簽,正成為企業融資的“緊箍咒”。2011年以前,這個産業無限風光,坐在辦公室都有銀行職員到府聯繫放貸,但現在卻成了銀行避之不及的“洪水猛獸”。

  潘錦功是成都中光電阿波羅太陽能公司的總經理,歸國博士,掌握著自主研發的碲化鎘薄膜技術——將碲化鎘鍍到玻璃上,即便在弱光條件下,也可通過光電轉化産生電能。9月份有望啟動生産線建設,明年底産品就將批量上市。

  最讓他擔心的是:這一節奏會不會被“缺錢”打破?

  現狀:“銀行在回避,像回避傳染病一樣”

  心聲:“黑白電視”過剩,“液晶”産品迎來機遇期

  7月11日,潘錦功接受記者採訪前,正在看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的最新資料,那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太陽能電池板製造商。“有一天,我們會是競爭對手。”潘錦功説,兩家公司選擇了相同的技術路線,不同的是,第一太陽能已實現碲化鎘薄膜商用且在盈利,“我們還在緊緊追趕。”

  在2011年光伏“寒冬”來臨前,受益於産業高歌猛進的大環境,一家銀行給了阿波羅6億元的授信。那時,阿波羅的産品處於研發、實驗狀態,授信一分沒動。

  緊接著,就像跌宕起伏的戲劇,受歐美“雙反”影響,中國光伏産品失去主要市場,産業形勢急轉而下,企業紛紛減産、停産,直至今年3月,行業標桿無錫尚德宣佈破産重組,整個形勢似乎仍未探底,阿波羅的授信也再無下文,另找銀行貸款更是艱難。

  “自從有了産業危機,所有銀行都在回避,就像回避傳染病一樣。”潘錦功感嘆,“我們有央企控股背景,尚且如此,其他民營企業可想而知。”

  “光伏産業過剩,本質上是低端産品過剩。”潘錦功多少有被環境“株連”之感。不同於傳統晶硅太陽能技術,碲化鎘薄膜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壽命長,而阿波羅公司的中試産品也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即使處於産業低潮期,該公司也積極向海外拓展,不但在美國建立了研發中心,還收編了德國的技術團隊。

  但眼看生産線建設在即,潘錦功還是有些不踏實。“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液,現在很多同行是‘斷血’,我們‘貧血’也是不健康。”

  利好:眾多公司到府談産品代理

  心聲:渴望建設旱澇保豐的“灌溉系統”

  令潘錦功稍微寬心的是,已有一家股份制銀行表示可以提供一筆雪中送炭的貸款。“敢‘冒險’是因為了解。”潘錦功説,這家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已經跟蹤這個項目多年。然而,如此“懂行”的銀行負責人畢竟不多。“制定和把握信貸政策的人,是金融領域的專家,但不一定是技術領域的專家,這容易導致政策‘誤差’。”

  銀行不到府,阿波羅依然不乏客人,近期前來的玻璃公司、裝潢公司、地産公司,談論話題集中在産品代理。阿波羅此前在安徽做了一個産品應用試驗,在一個企業安裝了碲化鎘薄膜玻璃幕墻,解決了企業的辦公室日常照明需求。

  潘錦功的夢想是用這種能“發電”的玻璃,引領一次建築材料“革命”,“就像蘋果手機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一樣。”

  四川的特有稀散金屬資源,已為這個夢想奠穩了根基。雅安石棉縣擁有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特富獨立碲礦床,石棉縣也寄望碲、鉍資源的深加工及應用,最終將石棉打造成為“中國碲谷”。“光伏産業現在‘四面楚歌’,但是新能源産業的發展方向沒有變。”潘錦功認為,就像很多中小科技型企業一樣,阿波羅的小苗剛破殼而出,就趕上了一個乾旱的環境,“有條件的話,來點‘人工降雨’能緩解旱情,但畢竟範圍有限,成本也不低。最好是建設旱澇保豐的‘灌溉系統’。”

  延伸思考

  金融信貸需多關注科技創新

  阿波羅的融資難是眾多中小企業的縮影。只不過因為身處光伏産業的嚴冬大環境而顯得更具戲劇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有賴於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在信貸、産業基金扶持等方面,保障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同等的創新主體地位。

  近期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大對有市場前景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的資金支援力度。甄別有無市場前景,不能靠企業自話自説,也不能靠産業規劃畫餅。既然是新興領域,自然充滿了新興技術的研發應用,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因素,這需要金融機構更加深入地了解産業,尤其是掌握國內外産業前沿動態,能夠對“前景”做出科學理性的判斷。

  任何政策都不能一刀切。沒有一好百好的産業,也沒有永不落後的技術。産業和企業的更疊,是經濟規律的體現。但是,即便是在看似黯淡的行業裏,也同樣存在創新的翹楚,它們是産業升級的動力所在,應該獲得金融信貸的重點支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