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緊張”來襲 信託公司難淡定

2013-07-12 10:25     來源:金融時報     編輯:林天泉

  6月銀行鬧了一下“流動性緊張”,看似淡定的信託公司表現如何?6月的數據就成了看點。

  6月集合資金信託産品成立和發行的數量和規模應該是第一個看點。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統計表明,6月集合資金信託産品共成立319款,成立規模為509.40億元。5月,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74個和512.07億。兩個月份比較環比分別下降了14.7%和0.52%,下降程度並不十分明顯。但是從發行的集合資金信託産品數量和規模看,下降的程度顯現得就相對明顯了。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統計表明,6月集合資金信託産品發行299個,發行規模609.05億元。5月,這兩個指標分別為446個和712.31億元,環比分別下降33%和14.5%。同比下降更明顯,同樣是用益信託工作室的統計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集合發行數量下降45.64%,同時發行規模同比減少33.68%。如此數據顯示出這樣一個現象:6月集合資金信託産品發行數量和規模的下降幅度明顯大於成立的數量和規模。因為産品成立數量和規模統計的是在當月成立的産品;而産品發行到成立需要一個週期,有些産品發行後可能不在當月而在下月成立,因此成立數量和規模表示的是當月實際成立的産品數量和規模,發行數量和規模反映的是信託公司當月的産品發行意願。從這樣的數據看,6月銀行的“流動性緊張”雖然對信託公司當月産品成立的數量和規模影響不大,但對信託公司産品發行意願或者説是發行能力的影響要大很多。

  單純從數據上看,即使6月信託産品成立和發行環比如此的下降幅度也尚不足慮,但是因為“流動性緊張”對於信託公司影響比較大的是單一信託産品,因此從集合資金信託産品的統計上很難反映出來。此外,因為很多信託公司有資金池支撐産品發行,所以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能受到太大影響。結合這些因素再來看6月信託産品成立和發行環比的下降,銀行“流動性緊張”對於信託公司所産生的影響可能就要放大許多了。

  另外的一個看點是信託産品預期收益和期限。從6月數據看,成立的集合資金信託産品的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8.89%,環比上漲0.38%。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長0.05%,具體來看,除了2年期的集合産品外,其他兩檔期限的産品預期收益環比均有所上漲。銀行收緊貸款是信託公司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因為“翹翹板”效應下銀行收緊貸款會使信託公司更容易找到資質好一些的信託項目,同時還能提高産品預期收益率。但是6月的“流動性緊張”似乎和以往貨幣政策微調下導致的銀行貸款收緊還有所不同。這種不同點就在於6月“流動性緊張”對於銀行的影響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為預防流動性危機,銀行的經營模式上可能會有所改變。這種改變對於信託公司的影響可能表現在資金來源上,還可能表現在銀行經營策略的調整影響傳導到企業,使得部分企業項目出現風險。結合6月信託公司産品發行數量和規模的下降也可以看出,6月“流動性緊張”對於信託公司的影響。同樣出於這種影響,信託産品的高預期收益是否能持續也是個問號。因為在企業經營狀況下滑、銀行放貸謹慎的情況下,各類金融機構的資金可能會儘量投向資質較好的企業,對於資質相對比較差的項目,包括信託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誰也不敢草率將資金投出,因此資金的流向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冷熱不均,對於資質較好的企業或項目競爭會更加激烈,資金價格也會被壓低;但是對於資質較差的企業則沒人敢投。與擁有資金成本優勢的銀行和機制優勢的基金子公司比較,信託公司風控能力不強資金成本又高,同時還面臨著“剛性兌付”的潛規則約束。此外,6月券商股權質押回購業務的展開更使信託公司在大資産管理格局中的競爭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大了信託公司的競爭難度。因此有可能會以壓低預期收益的方式降低資金成本,盡可能選擇好一些的企業或項目,從而控制風險。

  雖然信託規模衝擊10萬億元大關已經幾乎就剩下一個權威統計數據公佈的問題,但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信託公司可能來不及為信託規模衝破10萬億大關歡呼了,因為信託行業發展品質問題已經開始暴露,並且極可能越發明顯。如果説從2007年開始,信託行業走的是一條規模發展之路的話,那麼從信託規模站上10萬億元關口之時開始,是否應該走一下有品質的發展之路了?金立新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