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線期貨開發提速 上市正當其時

2013-07-11 09: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林天泉

  日前,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流通分會主辦的“紗線期貨專家座談會”在大連召開,來自行業組織、紡紗、織布和流通企業負責人及專家30多名代表與會,就紗線期貨開發及大商所紗線期貨合約規則進行討論。在國家加強棉花市場調控、進口紗線衝擊國內市場的新形勢下,及時推出紗線期貨形成市場公正價格併為企業提供避險工具,成為與會各方共同的心聲。

  今年2月份,大商所向證監會提交了紗線期貨立項申請,紗線期貨開發由此浮出水面,並得到紡織行業的高度關注。近年來,受國家棉花收儲政策、進口棉花配額制度及進口紗線衝擊及下游需求疲軟,人民幣匯率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中小企業資金困難等因素影響,國內紡織企業經營面臨較多困難。據介紹,2012年上半年,部分地區紡織企業每生産1噸純棉紗虧損2000元,105家骨幹企業利潤同比下降52.1%,半數中小企業因成本過高被迫停産。

  來自湖北企業代表表示,近兩年隨著國家收儲政策的實行,棉紗價格與棉花價格脫節,隨著需求持續低迷和淡季來臨,企業面臨較大風險卻沒有渠道避險。2011年3月至今,紗線現貨價格已從最高時的每噸39200元跌至25400元,跌幅超過了30%,價格波動十分劇烈,企業需要紗線期貨進行風險管理。

  同時,紗線期貨的推出,還利於拓寬企業經營渠道,且對目前棉紡織市場經營秩序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從行業層面看,目前我國共有規模以上生産企業4000多家,最大的棉紗線生産企業産量僅為總産量的2%,上市棉紗線期貨利於通過價格資訊的提供,促進結構調整及産業升級。

  “在前期的市場調研中我們感到,紗線期貨已具備了上市基本條件,一是紗線市場化程度比較高,價格充分競爭,沒有市場壟斷;二是紗線標準也比較健全,易於檢驗;三是紗線期貨交易目前是順暢的,不存在政策的限制”,面對企業的期待,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在介紹紗線期貨調研情況時表示。

  大商所農業品事業部相關負責人進一步介紹了紗線期貨開發上市條件。他説,除市場化程度高、易標準化等特點外,從市場條件看,棉紗線品種還具有市場規模較大、可供交割量充足,價格波動頻繁、地區相關性高,儲運方便、貿易流向清晰等特點,其上市具有可行性。目前,在前期調研基礎上,大商所初步形成了棉紗期貨合約及規則設計方案,並交由此次座談會討論。

  據現有方案,大商所紗線期貨合約初定以普梳32支和40支棉紗為交易標的,通過升貼水擴大交割範圍;根據現貨市場實際及發展趨勢,以國標為基礎制定期貨交割品質標準;根據現貨企業生産特點,合約月份設為12個連續月份,方便現貨企業套保操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在總結講話時指出,棉紡協會、流通分會與大商所對紗線期貨開發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對於期貨市場,聯合會更關心的是企業的態度及期貨市場風險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期貨市場發揮功能作用沒有投機力量不行,但市場不能過度投機,在這方面,大商所較高的風險防控水準和能力給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説,這次座談會上大家對合約規則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建議,為增強合約上市後的運作效果,下一步可以組織後道針織等用紗企業繼續進行專題的研究。他同時希望交易所與聯合會能繼續保持積極的溝通和深入的合作,進一步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記者 王朱瑩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