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期貨上市進入“讀秒”階段

2013-07-09 10:32     來源:今日早報     編輯:林天泉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8日宣佈,就國債期貨合約及規則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作為繼滬深300股指期貨之後,中國內地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又一個“重量級”品種,國債期貨上市進入“讀秒”階段。

  以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為背景,塵封18年之久的國債期貨再度登場備受矚目。在發揮規避利率風險、形成基準利率體系等功能的同時,這一品種的亮相無疑會更深刻地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的進程。

  國債期貨合約徵求意見

  據中金所公佈的合約草案,擬上市的國債期貨合約標的為面額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為3%的5年期名義標準國債,掛牌合約月份為最近的三個季月合約,漲跌停板和最低保證金要求均為2%,最小交易變動單位則為0.002元。

  中金所表示,合約及規則徵求意見截止到7月14日。“按照期貨新品種上市的必要程式,這意味著國債期貨的上市正式進入了倒計時,最快有望在8月中下旬掛牌交易。”業內人士預計。

  與股指期貨相比,國債期貨合約的設計存在諸多的差異。除漲跌停板和保證金比例大幅低於股指期貨等同類期貨品種外,國債期貨也採用到期實物交割的方式,更多與國內市場的商品期貨保持了一致。此外,到期合約最後交易日的交易時間也僅為上午的9:15——11:30。

  “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參與交割的客戶在最後交易日交易結束、交割結算價確定前,有更多時間進行交割準備,降低客戶的違約風險,有利於交割的順利進行。”中金所有關負責人表示。

  驅動金融市場變革

  與股指期貨相似,專業的市場以及較高的門檻使國債期貨註定是一個不是大多數投資者參與的市場,普通投資者對這一品種也遠較股指期貨、商品期貨“陌生”。不過,若將其放在國內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這一“小眾市場”卻有著與股指期貨相近的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認為,國債期貨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推動力,對於促進市場聯通、提高市場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從國際經驗來看,推出國債期貨的基本條件並不要求達到完全的利率市場化程度,國債期貨上市最大的意義就在於推動利率市場化步伐,逐漸形成市場化的基準利率體系。”業內人士指出。

  此前,在基準利率方面,市場對參照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設立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寄予厚望,然而隨著倫敦LIBOR操縱醜聞爆出,其報價而非完全市場交易的缺陷也有所暴露。在業內人士看來,期貨市場完全公開資金交易的特點,使國債期貨市場有望在未來與SHIBOR共同完善市場化基準利率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債期貨也有助其國際化的進程。“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的推廣,境外持有人民幣的政府和機構購買和持有我國國債的需求日趨強烈,需要運用國債期貨來管理持債風險。”在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看來,國債期貨上市將會增強境外政府和機構持有我國國債的積極性,提升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國金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也表示,國債期貨推出更為重要的意義,也是以其為依託建立的完善的人民幣收益率曲線,可以幫助中國更加積極地掌握金融主導權。

  (據新華社)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