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錫明接班新考題 交行遭遇風控挑戰

2013-05-28 10:37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編輯:林天泉

  牛錫明的班該怎麼接?

  5月20日,交通銀行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已經選舉現任行長牛錫明接替今年4月份辭職的胡懷邦,擔任交通銀行董事長。此前,胡懷邦接替陳元擔任國家開發銀行董事長。

  擺在交通銀行新任董事長牛錫明面前的是一家凈資産收益率連續下滑、凈利差不斷縮窄、不良貸款進一步攀升的國有銀行。

  交通銀行一位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交行的管理層時刻感覺到壓力和緊迫感。從規模上來看,交行比不上四大國有銀行,而從機制體制上看,又無法和股份制銀行相匹敵。鞏固大行地位、直面市場競爭、尋找差異化道路成為改革的關鍵和突破口。”

  牛錫明的接班面臨新考題。

  不良貸款率攀升之憂

  在銀行業,交通銀行無論從不良貸款規模還是不良貸款率來看並不是最差的,但卻是在五大國有銀行中不良貸款率率先出現反彈的一家。

  根據安永向《中國經濟週刊》提供的一份《中國上市銀行2012年回顧及未來展望》顯示,截至2012年末,工商銀行的同比不良率從0.94%下降至0.85%,建設銀行從1.09%下降至0.99%,中國銀行從1.00%下降至0.95%,農業銀行從1.55%下降至1.33%,在五大行中唯獨交通銀行是上升的,從0.86%上升至0.92%。截至去年末,其不良貸款規模更是從2011年的219.86億元攀升至269.95億元,增幅高達22.78%。

  “雖然交行面臨不良貸款率的微升,但目前交行不良貸款率微升是局部波動的情況,而非系統性的資産品質逆轉。”這是交通銀行副行長錢文揮在今年一季度業績發佈會上作出的判斷。

  然而,同樣來自交通銀行的內部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聲音。“不良貸款的抬頭,這已經是銀行業普遍感受到的風控壓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

  普華永道中國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國威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我們也已經關注到交通銀行不良率的這一變化,今年一季度這一情況非但沒有好轉還在進一步惡化,如果二季度持續,對於交通銀行的風控來説會形成挑戰。”

  錢文揮表示,今年交行力爭將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左右。

  然而1%這一數字能否保住受到業界普遍擔憂。因為今年一季度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已經達到了307.37億元,去年末還只不過是269.95億元,在三個月時間裏,不良貸款就增加了37.42億元。環比去年末增加13.86%,如果按照此增速年化計算,今年末交通銀行不良貸款規模同比增幅將超過50%。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超過90天的逾期貸款在今年一季度內從204.52億元,快速增長到256.28億元,環比增速更是高達25.31%,這意味著年化同比增長或將翻倍。

  梁國威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逾期貸款和逾期貸款率是判斷銀行信貸品質重要指標之一,從歷史數據分析,不良貸款率和逾期貸款率之間有較高的正相關關係,逾期貸款的上升,預示著未來不良貸款可能進一步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貸款的攀升還是交行充分進行呆壞賬沖銷後的結果,今年一季度交通銀行的資産減值損失達到52.84億元,同比大增了34.76%。這意味著倘若不進行如此大幅度的沖銷,實際的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可能會更高。

  不良貸款集中在長三角

  5月中旬,31省份已全部公佈一季度GDP數據,其中上海的GDP增速倒數第一,浙江的GDP增速倒數第三,江蘇的GDP增速倒數第十一。

  從長三角整體來看,經濟減速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交通銀行是五大行中唯一一家把總部設在上海的銀行,長三角地區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交行的業務蒸蒸日上。隨著長三角經濟增速下滑,沒想到原本的優勢現在成為了劣勢。”交通銀行一位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在今年一季度業績發佈會上,錢文揮提及交行正著手逐步壓縮易引起系統性風險的房地産、地方融資平臺與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規模,以此來控制不良貸款的攀升。

  事實上,根據交行披露的年報和季報顯示,江浙地區中小企業資産品質有所下降才是推升交行不良貸款上升的重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交通銀行在華東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及山東)的利潤總額已經從去年同期的74.39億元下滑到66.9億元,同比下滑了11.20%。

  梁國威認為,從不良貸款的地區分佈來看,長江三角洲和西部地區是不良貸款最為集中的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不良貸款餘額較2011年末增加了55%,反映該區域的資産品質令人擔憂。

  根據交通銀行披露的資訊顯示,貸款分佈最多的4個行業是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及服務業,佔全部公司貸款的64.88%。這四大行業恰恰是長三角地區當下經營最為困難的行業。

  以製造業為例,江蘇的光伏和造船受到重創。江蘇省副省長史和平坦言:“我們江蘇産業中遇到困難最明顯的是外向度高的,目前最困難是光伏和造船兩大産業,光伏可以説帶來毀滅性的影響,連無錫尚德、天合光能這樣的企業都感到難以為繼,小企業恐怕早就趴下來了。”

  以批發和零售業為例,鋼貿企業風險更是集聚爆發,成為了許多銀行的重災區。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周昆平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在長三角地區,鋼貿行業受到産能過剩問題不斷加劇,銷量和售價急劇下降,該行業風險敞口較大,故而銀行採取了收縮貸款的策略。但由於鋼貿企業貸款大多采用互保聯保的模式操作,對單個企業的收貸行為很快引起了大面積的連鎖反應。

  存貸比高企逼近監管紅線

  根據一季報披露的數據顯示,交通銀行的利息凈收入人民幣320.31億元,在總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為75.93%。

  而決定利息收入的兩個關鍵因素是凈利差和是否有錢可貸即所謂的存貸比指標。

  但交通銀行在凈利差與存貸比指標上均有值得擔憂的地方。

  在凈利差方面,交通銀行的凈利差已經從 2011年的2.50%下降到2012年的2.43%,降幅達到7個基點。今年一季度,凈利差更是只有2.4%,僅一個季度利差就收窄了3個基點。

  存貸比方面,今年的一季報顯示,交通銀行存貸比從去年年末的72.71%迅速攀升至74.28%,離銀監會75%的監管紅線已經很近。

  此外,交通銀行的凈資産收益率更是不容樂觀。從2011年末到2012年末,交通銀行的凈資産收益率從2011年的20.49%下降到了2012年的18.43%,降幅達到2.06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交行的凈資産收益率仍然在惡化,年化指標只有18.22%。

  一邊是不良貸款和逾期貸款連續性上漲,另一邊是傳統銀行賴以生存的凈利差不斷收窄,凈資産收益率不斷走低。

  牛錫明領班的交通銀行面臨挑戰。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銀行業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目前所有銀行的大部分盈利還是依靠利差收益,從交通銀行這一個案來看,由於存貸比已經逼近監管紅線,未來盈利能力可能會很不樂觀。”

  存貸比是一個頗有價值的監管指標,如果存貸比過高,意味著銀行使用資金的效率在提高,盈利也會提高,但風險管控難度則會增加;如果存貸比過低,意味著銀行風險管控能力提高,但資金使用效率偏低,則會拖累盈利能力。

  在一季度的業績發佈會上,交通銀行副行長、首席財務官于亞利解釋稱,存貸比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交行一季度7.2%的貸款增速,高於5.2%的存款增速。今後幾個季度,交通銀行管理層將適度控制貸款增加規模,力爭今年貸款增速不會超過去年貸款增長量。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銀行業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存貸比觸及紅線意味著在目前攬存難度增加的市場環境之下,交通銀行失去了通過提高存貸比來增加利潤的空間。如果未來交通銀行盈利能力增長放緩,監管層必須在利潤增速放緩和不良貸款率增加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要麼保利潤增長,要麼保不良率不出現快速反彈,魚和熊掌已不可兼得。”(談佳隆)

  標簽:牛錫明存貸交行中國副行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